寥寥幾個字,蒼涼悲愴之意便彷彿跨越了時空長河,化作滾滾波濤,撲面而來。
神性在墓碑上流淌,點點光輝在空曠的大殿內飄蕩。
一幕幕虛影化作流光,在李硯知眼前呈現。
這是太古時代的場景,古老而又神秘。
太古時代,神人同處一片天地,茹毛飲血,劈山斷河,圍海造陸。
祭祀、青銅器、祭壇、乃至更加神秘的天人感應,皆從這個時代應運而生。
那時的神,還不曾吃人,甚至還會幫助人族成長,度過難關。
那時的人,還不曾視神如敵寇,畏神如兇獸。
直到一具屍體的出現……
這具屍體雖然沒有任何動作,僅僅只是漂浮過來,便撞碎了支撐天地的不周山,其破碎的血肉,更是讓得到血肉的太古諸神,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好處。
於是太古諸神開始研究那具屍體,但卻驚訝地發現,就算是諸神聯手,都難以撼動這具屍體的皮肉,若非因為撞倒了不周山,這具屍體的血肉都不會破碎。
此等偉力,遠超諸神想象。
最終歷經千載光陰,找到了這具屍體之所以如此堅韌的原故。
那便是血肉中蘊含的特殊物質,諸神為之命名為神性。
並認為神性不滅!
想要如那具屍體那般強大,必須要得到神性!
然而,神性從何而來?
那具屍體中的神性,太古諸神根本無法煉化,只能另尋他途。
研究在這一刻陷入了停滯。
直到有一尊神,從人族身上偶然發現了類似於神性的存在。
人族壽命短暫,長壽者也不過六七十載,但卻能誕生出類似於亙古不滅的神性。
這讓當時的太古之神瘋狂而又困惑。
但那時的神,雖然力量強大,但並未將人族視為牲畜,僅僅只是觀察研究人的生老病死,想要從中找到神性的出處。
只可惜,前後歷經數百年,依舊一無所獲。
為何孱弱的人族,會誕生神性?但死後,神性也隨之不見蹤影?
有太古神,便提出了新的概念,認為人的生老病死源自於肉身,但人之所以活著,還需要靠另一種存在。
這種存在,才是誕生神性的關鍵。
那尊太古神,為之取名為靈魂。
祂的結論,迅速在太古神中傳遞開來,並有不少太古神奉之為圭臬。
只是,雖然祂們認為有靈魂的存在,卻無法單獨剝離出靈魂,更別提找到靈魂的來處。
祂們覺得,靈魂雖然與肉身不相同,但卻依附於肉身存在,一旦肉身消亡,靈魂也會隨之消散。
只有在人族活著的時候,才有可能找到神性。
在那個時代,諸神對人族的性命很是珍視,甚至主動幫助人族開闢疆土,為人族提供更廣闊的棲息之地。
人族的數量呈爆炸性增長,並且在與神的交流溝通中,逐漸學會了太古神的一些玄妙手段。
歷經近千年的發展,人族中的強者甚至能與部分較弱的太古神相抗衡。
他們開始逐漸不滿於太古諸神對人族的研究與窺伺,想要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尊重。
太古諸神也發現人族心中隱藏的不滿,但始終保持克制,只是雙方之間的摩擦卻在與日俱增。
這樣表面的和平與平衡,在第一尊太古神死去之後,徹底被撕碎。
其餘太古諸神則驚恐地發現,祂們也會死去,並非長生不老。
在死亡的恐懼中,部分太古諸神失去了理智,開始不顧人族死活地尋找靈魂與神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