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趕著籌備新電影,陸陽要忙電影的後期製作,蘇君要找人幫忙改劇本,一個一個忙,哪有時間浪費在釜山。
飛機上大家都十分默契的補覺,有事也要押後。
即將離開京城機場的時候,張藝謀加快腳步趕上蘇君,前面有不少記者等著採訪他們,有些事現在不說,後面再找機會可就難了。
“小蘇啊,我有個事想求你。”
蘇君腳步微微一頓,然後向旁邊邁了一步,他和張藝謀現在還是牌友關係,不深不淺的交情有個請求倒是不過分。
“張導直說就行,我能幫上忙的肯定不會推辭,要是真超出我的能力範圍,我可不會大包大攬。”
蘇君的回答沒有超出張藝謀的意料,這幾天的牌不是白打的,他對蘇君還是有些瞭解的,屬於那種圓滑但不世故、熱忱但不盲目的人。
行事作風真不像一個年輕人,很多中年人都沒有這種通透感。
正因為如此,張藝謀才對蘇君另眼相待,當做一個值得託付的朋友,就是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考驗。
“如果以後冬語和小竇想要脫離新畫面,我又無能為力的時候,希望你能幫助一二。”
語氣有些無力,但是張藝謀的雙眼中全是鄭重。
“沒問題,我肯定會盡力的。”
蘇君答應的很痛快,張藝謀的請求雖然有些突兀,但也不是太難琢磨,這些天的牌可不是白打的,蘇君經過旁敲側擊打聽到了不少訊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張藝謀和張衛平之間的嫌隙不是一天兩天了,從《滿城盡帶黃金甲》、到《三槍》、再到正在籌備的《金陵十三釵》,張藝謀已經很不滿張衛平不斷插手他的拍攝了,一拍兩散是必然,就是不知道會什麼時候發作。
“多謝。”
張藝謀重重的拍了下蘇君的肩膀,整個人都放鬆了很多。
經過這幾天的觀察,以及從其他人那裡打聽到的訊息,張藝謀感覺蘇君肯定不簡單,有能力在周冬語和竇曉面臨被雪藏的危機時幫到他們。
人情肯定會欠,但是欠蘇君的人情總比欠其他人的好。
“說這些就沒意思了,找時間繼續打牌。”
蘇君沒有繼續煽情下去,戴上墨鏡離開了人群,他現在不想面對記者,沒有正經事的時候離記者遠點,保持神秘感有很大的好處。
留下牌局的邀請也是蘇君的計劃。
朋友之間的感情也要好好培養,否則如何進一步發展下去。
再過一年多張藝謀和張衛平就要鬧掰了,蘇君對於“國師”非常眼饞,要是能把張藝謀簽在自己公司,可謂算得上是如虎添翼。
後面的一年將會是快速發展的一年,蘇君已經站在臺前,自然不能讓自己消失在人前太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