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票房保證,電影不拍比拍好。
劉亦妃看到老王看向她,輕聲開口。
“王總叫我亦妃就行。”
聽到劉亦妃的話,老王臉上的笑容更深了,剛才蘇君懟蔡藝儂的話他可是聽到了。
單單這樣一個稱呼就能說明蘇君和劉亦妃對光線很有好感,至少比唐人強。
“那我就託大了,亦妃也別叫我王總了,多見外,叫王哥就行。”
老王那麼多年的記者絕對沒白當,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事那叫一個爐火純青。
這場活動下來,老王別的沒看明白,蘇君對劉亦妃絕對不是單純的合作關係那麼簡單。
如果蘇君對劉亦妃沒有什麼超越友誼的想法,老王敢把自己的腦袋擰下來。
“王哥”
劉亦妃甜甜的叫了一聲,讓老王的成就感一下就上來了。
他不缺女明星叫他王哥,但劉亦妃是金烏影業的私人股東,更是接下來合作的重要人物,這個稱呼代表的意義不一樣。
“我們去旁邊仔細聊聊。”
蘇君看了一圈,發現他們三人已經成場內的焦點了,特別是不遠處的大小王,別看正在和其他人聊天,但是餘光一直在他們身上,光線的勢頭本就不錯,要是再有金烏影業作為援手,大小王連指導女明星的心情都沒有了。
對於這種要求,老王肯定不會拒絕。
“遞給亦妃的《四大名捕》劇本我和公司的編劇都看了,將無情改成女性是個創新點,但是整體結構有問題,這是我們一直沒有接下來的原因。”
今晚的事情很多,蘇君沒時間玩拐彎抹角那套。
而且光線要是連這點商量的餘地都不給,後面的合作基本沒可能,蘇君也沒必要將時間浪費在他們身上。
這一點老王看得很透,《四大名捕》的劇本在他看來很好,但是蘇君明顯不看好,為了後面更多的合作,他不得不做出一定退讓。
如果將劇本完全交給金烏影業,又顯得光線很沒用。
老王找了一下折中的辦法。
“兩個公司可以共同成立一個編劇小組,對《四大名捕》進行再次改編。”
說到這裡,老王明顯遲疑了一下,他真正想要的不僅是一部或者兩部電影的票房成功,而是光線影業的股價提升。
光線影業的上市迫在眉睫,老王對公司的股價沒有很大信心。
有華億珠玉在前,傳統的製片公司都會被壓上一頭,光線的上市並不是一錘子買賣,老王想要的是股民大幅度提升對光線的信心,從而讓發行價維持穩定,甚至上升一個層次。
既然傳統行業無法讓股民看好光線,那就只能另闢蹊徑。
如果在上市前夕將光線和金烏、光刻網合作的訊息公佈出去,這種利好訊息會讓光線獲得更多支援,對於未來的發展更是良好的助燃劑。
“金烏影業在電影周邊上的經驗是最多的,我們會在《四大名捕》裡面進行商業化植入,後期的利潤分成我們可以再找時間談。”
“最後一點,我希望金烏影業能入股光線,讓雙方的合作更為緊密。”
“我相信這種雙贏的合作王總是不會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