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蘭應道:“好,今天我就簡單的做幾個月餅,給你們嚐嚐。”
劉文慧小聲問道:“躍進,咱媽還會做月餅呢?”
李躍進解釋:“小時候我嘴饞,家裡窮買不起月餅。”
“咱媽就用土辦法黃泥做了個簡易的烤箱,跟爐子差不多的樣子,放上鐵板刷了油烤給我們吃。”
“那個時候家裡也沒什麼,就剝花生、嗑瓜籽,將這些炒熟後再碾碎,與糖攪在一起拌成月餅餡,”
“媽還信不著我們,不讓我們幫忙,怕我們掌握不好餡的多少而導致月餅包不上,我們只能負責把月餅放到模子裡,壓平後再‘咣噹’一磕扣出來。”
劉文慧聽著李躍進的回憶,臉上也出現了笑容,彷彿她也看到了一家人圍爐打月餅的溫馨畫面。
傍晚。
關了麵食店。
周秀蘭開始製作月餅。
一邊製作,還一邊講解:”和麵準備月餅皮時要加一些油,這樣做出的月餅才又酥又香。”
隨著周秀蘭的操作,一個個帶有模子花紋的月餅算成型了,擺在案板上。
月餅做好後,就該烤制了。
因為家裡沒有烤箱,李滿倉下午製作一個土烤箱。
院子裡一角支起一個大灶臺,然後在灶臺上放一塊刷淨的大鐵板。
烤制時,李滿倉承包了灶坑燒火的任務,因為這個燒火不同於一般做飯時的燒火,是個技術很高的活,火大了可能就烤糊,火小了可能就烤不熟。
即使烤熟了,月餅的成色也不好看。
待鐵板燒熱,李滿倉便用刷子在上面刷一層油,把月餅一個個擺上去,上面再刷一層油,蓋上鐵鍋蓋。
過一會掀開鍋蓋,把月餅翻個個繼續烤。
李文娟聽著月餅發出的“滋滋”聲,饞得直吧唧嘴。
“媽,熟了嗎?”
周秀蘭看著要去揭開鍋蓋的小女兒,吼道:“再等等,沒到時間呢。”
急的李文娟在灶臺前直轉圈圈。
時間慢慢過去,直至兩面都烤熟以後,香噴噴的月餅就出爐了。
周秀蘭用盤子裝月餅,然後放在桌子上。
邀功似得:“都嚐嚐。”
李文娟嘴急,直接上手,燙的她立馬放下了月餅,用手摸著耳垂。
還不斷吹氣,顯然是燙著了。
周秀蘭沒好氣:“你是不是傻啊,剛出鍋多燙啊。”
“跟我過來,用涼水沖沖,再抹點大醬。”
這是周秀蘭的土辦法,他們小時候只要燙著了就一直是這樣操作的。
至於是什麼原理,他也不清楚。
或者是燙傷後,抹點香油。
月餅稍微涼了涼,大家這才掰開分食。
“嗯,不錯。”
李滿倉咬了一口,給出了自己的評價。
劉文慧小小的咬了一口,一臉滿足的表情就代表了答案。
至於李文娟,不用問了。
吃的臉上都是油膩膩的,粘著月餅渣。
你想跟她講話,她也騰不出功夫來,嘴巴都被塞滿了。
周秀蘭看著他們的吃相,就知道自己這算是成功了。
“兒子,咋樣?”
李躍進給周秀蘭比劃一個大拇哥,給她點贊。
“媽,您這月餅可比那些不用油硬烤出來的好吃多了。”
周秀蘭得意:“那是,不捨得放油能好吃嘛。”
李躍進想了想:“這成本好像跟糖三角差不多啊!”
周秀蘭提醒他:“還多了花生碎跟瓜子仁,成本高一些。”
“可惜沒有芝麻,有芝麻就更好了。”
李躍進想了想:“我可以去買白芝麻,只是這一個月餅最好成本控制在一角錢以內。”
周秀蘭問道:“你打算賣多少錢一個?”
‘呵呵。’
李躍進笑道:“媽媽的味道,最少一個要賣兩角錢。”
周秀蘭驚呼:“賣一個賺一個?”
李躍進解釋:“別大驚小怪。”
“買月餅要用糧票,而且還限量供應,價格也不便宜!”
“咱們不要糧票,一個賣兩角錢還不限量,您說它貴嗎?”
李躍進指著盤子裡的月餅說道。
中秋節,能吃上月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兒,這一天就算貴點李躍進相信,大家也不會吝嗇的。
只要價格在合理的範疇內,大家還是會慷慨解囊,爭相購買的。
周秀蘭問道:“躍進,那些廠裡的工人,過節不發月餅嗎?”
“發。”
“不過,每人發兩塊也不夠啊!”
“您想,一個人發兩塊能夠吃?”
“誰家不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吃不飽,一家最少幾口人了。”
“三代同堂的家庭,十幾口人都是正常的。”
“所以您呀,就別擔心賣不出去。”
“您應該擔心供不應求怎麼辦!”
周秀蘭經過他的分析,對賣月餅也是信心十足;“不怕,我們家裡人多,大不了多做一些。”
李躍進:“麵食店的乾糧呢?”
周秀蘭解釋:“現在麵食店的生意也不算太好。”
“饅頭花捲這些東西賣得少,家家戶戶都能自己做。”
“糖三角,肉包子,餡餅的銷量也在下滑,我們時間多得很。”
李躍進能理解,就算工人每個月都有幾十塊的工資,可也要過日子呢,誰家也不能天天都買著吃。
“你明天就去買面跟白糖回來。”
李躍進點頭:“好的。”
“不過用了花生瓜子,我們得記下來用多少,到時候把錢給姐夫跟三毛補上。”
劉文慧糯糯道;“我會記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