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他還怎麼說了?”
“明天中午他還過來。”
“知道了。”
茹萍結束通話電話,問劉施詩:“閨女,你想拍電影嗎?”
“想。”
跳芭蕾舞多累啊!拍電影能成為大明星,傻子才不想。
“有一位導演叫許雲,他要找你拍電影。”
劉江聽到許雲這個名字,微微一愣。
“你說誰?”
“許雲。”
“咱們閨女要成為大明星嘍!”
“怎麼回事?”茹萍疑惑看著自己丈夫。
“你知道許雲是誰嗎?”
“誰啊?”
“天才導演!他今年才23,就和張一謀、陳凱哥齊名的導演。”
“去年剛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還上過《新聞聯播》。”
“這麼厲害!”茹萍有些震驚。
“你以為呢。”
聽父親這麼說,劉施詩心中充滿期待。
劉施詩的父親劉江,原來是工人,後來從商,母親茹萍下崗後,成為家庭婦女。
生活條件中等往上。
…………
拿到《殺人回憶》拍攝許可證!
這部電影可以籌備起來。
製作成本增加到1000萬美元。
許雲要拿350+5+5片酬。
導演、演員、編劇片酬350萬美元。
5%票房分成。
5%DVD和衍生品分成。
剩下650萬美元,用於《殺人回憶》製作資金。
中午。
他開著賓士S600,到劉老爺子家。
看到劉施詩,想到她鼻子上的痣,不知為何?她後世要給點掉。
許雲還挺喜歡她鼻子上的痣。
馬上14歲的她,與後世模樣相差不大,就是有一些嬰兒肥。
茹萍看到賓士S600,確信丈夫的話,這位真是國際著名導演許雲。
“許導演,你好。”
許雲和劉施詩母親握手:“你好。”
“還不叫許叔叔。”她示意劉施詩叫人。
許雲一擺手:“我才23,叫叔叔容易把我叫老。”
“許大哥。”劉施詩有些害羞叫他一聲。
“去年開車送你們到這,我正在籌備新電影,就想起你。”
“哦,想起來了,去年你開奧迪。”
“嗯,我去年新換的車。”
劉老爺子熱情招待他,剛坐在椅子上,劉施詩給他倒茶。
“《殺人回憶》這部電影已經過審,吳苗苗這個角色最後被兇手殺害,年齡和施詩相仿,有五六場戲,給她兩萬片酬。”
茹萍問他:“許導演,這部電影什麼時候開拍?”
“今年9月末,到11月初。”
許雲問劉施詩:“你想拍戲嗎?”
“想。”
“你父母同意後,再給我打電話。”說罷,許雲站起身。
“我還要去機場接個朋友,你們想好給我打電話。”
劉老爺子挽留:“在家裡吃完飯再走。”
“我中午吃過了,我媽烙的餅。”
茹萍帶著女兒劉施詩送他:“許導演家住什麼地方?”
“東城交道口南大街。”
他上車前,把手機號寫下來,遞給劉施詩:“想好給我打電話。”
按一下喇叭,汽車向東駛去。
勞倫坐飛機到京城,他們要聊《殺人回憶》。
在機場出口接到勞倫,兩個人握手。
“XU,我以為《新世界》上映後,你才籌備下部電影。”
“現在籌備,9月下旬就開機。”
“我爭取一年拍一部電影,寫劇本兩個月,籌備兩個月,開機拍兩個月,後期製作一個月,前期宣傳和後期上映宣傳兩個月,一年忙碌9個月,休息三個月。”
“你可真勤奮。”
在嘉裡中心酒店房間內,勞倫看過《殺人回憶》劇本。
“這部電影製作成本應該沒有《新世界》高。”
“不!這部電影製作成本1000萬美元,新世紀影業出資600萬美元,MK2和派拉蒙各出資200萬美元。”
“這次我的片酬增加,350萬美元、5%票房分成、5%DVD分成以及衍生品分成。”
勞倫調侃著:“你可真是水漲船高。”
“《新世界》還沒上映,你就敢確定會成功?如果票房撲街,你還能拿350萬美元片酬嗎?”
“全球票房肯定超5000萬美元,不信咱們打賭!”
勞倫一擺手:“我不和你賭。”
他可是聽過,許雲打賭就沒輸過。
“這次新世紀影業先出600萬美元資金,《殺人回憶》前期籌備,《新世界》票房成績好,MK2電影公司資金會到賬。”
“沒問題。”許雲站起來:“咱們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
3月12日,上午。
廣播電影電視局工作人員給許雲打電話。
《新世界》已透過稽核,讓他去拿公映許可證。
許雲拿完公映許可證,剛回到家,老爸就拿報紙給他看。
《京城娛樂信報》:
『《鬼子來了》導演姜聞曾多次前往日本招魂社,訊息說,《朝日新聞》刊登了一篇由署名為“記者村上太輝夫”的文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記得《鬼子來了》在日本上映,票房成績還不錯,姜聞接受採訪時,還大罵許雲。
鬼子這是把姜聞當朋友。
應徵一句話: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只要是姜聞有困難,許雲必須落井下石。
許雲給於昊打電話。
“安排《京城娛樂信報》記者採訪,我要談論一下姜聞。”
於昊在電話裡笑著說:“導演,你是真不放過他。”
“誰讓他願賭不服輸,一個姜聞,還有一個小燕子,以後我會繼續落井下石。”
“對了,你收集一下週星池的黑料,《新世界》要和《少林足球》同期上映,票房上必須碾壓他,這部電影有小燕子參演。”
“明白。”
過幾天勞倫要回巴黎,許雲要安排一場《新世界》試看會,各國發行商把《新世界》翻譯成各種配音。
…………
許雲要接受媒體採訪。
記者們快馬加鞭趕到嘉裡中心酒店會議室。
“其他的問題不要問,我也不會回答,你們就問與姜聞有關的問題。”
女記者舉著話筒:“許導演,你怎麼看姜聞去招魂社?”
“他拍《鬼子來了》,去招魂社看看,這應該沒什麼,要對人物和劇情詳細瞭解下。”
“《東京迷失》的劇情也有類似情況,張浩然要拍一部抗戰電影,他到招魂社看一看,後來因為東京人的種種作為,讓他很憤怒,最終燒燬招魂社。”
“姜聞出了事,為何你很高興?”
“因為我和他在去年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有賭約,具體怎麼回事,細節就不告訴你們了。”
“姜聞這個人,要對國內的農民,還有生活在底層的人多瞭解,不然他會走向偏激。”
“《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電影故事,發生在什麼時期?”
“當時許多農民生活貧困,馬小軍他們打完架,去老莫餐廳大吃大喝,這就形成一種割裂感。”
“我記事時,村裡還沒通電,八十年代中期,農村通電才普及。”
“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而不是一副說教口吻。”
“希望他好自為之。多去村裡種兩年地,再對一些事發表看法。”
記者們感覺很奇怪。
許雲不讓姜聞發表看法,他可以對姜聞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