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
六艘滿載著致命的燃燒彈與轟炸機的銀灰色軍用飛艇緩緩升空。
螺旋槳捲起的狂風中,飛艇編隊分為兩組呈楔形佇列向北方飛去。
隨著高度上升,投下的陰影逐漸籠罩了整個城市。
地面上,士兵們仰頭注視著這些即將執行轟炸任務的空中巨獸,引擎的轟鳴聲在群山間迴盪,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毀滅性打擊。
飛艇編隊很快消失在北方的天際線上,只留下漸漸遠去的引擎聲和城市上空飄散的煤煙。
不一會兒,六艘飛艇就來到了皚皚白雪覆蓋的山林上空。
僅是三個小時,這些鋼鐵巨獸就跨越了近兩百公里,引擎的轟鳴聲震碎了山間的寂靜,驚醒了無數在洞穴中冬眠的野生動物。
隨著飛艇繼續向北飛行,眼看再過五、六個小時就將看到地面的遷徙隊伍。
然而就在此時,下方一座被飛艇陰影籠罩的山峰上,一處看似普通的“積雪”突然微微顫動。
這個細微的動作混雜在呼嘯的風雪中,轉瞬即逝,完全沒能引起飛艇上任何人的注意。
待六艘飛艇的轟鳴聲漸漸遠去,消失在北方的天際線後,那座被陰影籠罩的山峰上突然傳來積雪崩塌的聲響。
只見一臺通體銀灰色的巨蟒機魂緩緩從數米厚的雪層中鑽出,線型的外殼上還掛著晶瑩的冰凌。
猩紅的機械眼閃爍著危險的光芒,冰冷地目送著飛艇編隊離去的方向。
......
納維亞山中部,卑爾根市。
這座依山而建的城市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群山環抱的山谷之中,作為聯接山區與外界的交通樞紐之一,承擔著至關重要的物流中轉功能。
一條寬闊的山間公路從城市中心蜿蜒向東,穿越險峻的峽灣和冰川。
最終與納維亞山東側的瑞德哥爾摩地區交通網路相連,形成了一條貫穿東西的交通大動脈。
可以說,正是歷任挪瑞芬大公高瞻遠矚的基礎設施建設理念,才使得這些原本偏遠的山區城市煥發出勃勃生機。
他們深知,再優越的地理位置——無論是深水良港還是戰略要衝。
若沒有完善的道路網路、現代化的港口設施和高效的物流體系作為支撐,也難以讓整個國家真正繁榮起來。
而此刻卑爾根市郊,一座山地指揮部作為林恩的臨時戰區司令部就設定在這裡。
作戰指揮室裡,參謀們圍著巨大的沙盤激烈討論。
通訊兵們不斷接聽著來自各遷徙隊伍的無線電報告,文職人員則在緊張地更新著人員統計表格。
林恩站在沙盤前,眉頭緊鎖地審視著各條遷徙路線的實時情況。
與軍隊的快速機動不同,組織上百萬平民的遷徙簡直就像在下一盤多維度的巨型棋局。
老人和兒童的移動速度、孕婦的特殊需求、沿途補給站的物資分配、惡劣天氣的應對方案,每一個細節都需要精確計算。
“必須重新調整第三縱隊的行進序列,把老人和孩子安排在隊伍中間,讓青壯年負責開路和斷後。
通知醫療隊增派雪橇救護車,這個路段的海拔變化容易引發高原反應。”
整個司令部就像一臺精密運轉的機器,每個人都深知:稍有差池,就可能讓整支遷徙隊伍陷入困境。
這種大規模的平民轉移,不僅考驗著指揮官的統籌能力,更是對臨時政府組織能力的嚴峻挑戰。
一個不好就會在遷徙隊伍中爆發出大規模的暴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