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顆世界的消亡,陸遠只是負手而立,玄色衣袍在虛空亂流中紋絲不動。
他凝視著逐漸歸於虛無的枯苓界殘骸,眼底流轉著深邃的星芒。
忽然,他抬起右手,五指微張,竟從正在湮滅的世界中攫取出一縷即將消散的寂滅道痕。
那縷道痕在他掌心掙扎扭動,漆黑如墨的表面上不時閃過猩紅裂紋,彷彿垂死兇獸最後的反撲。
陸遠的眼中若有所思。
“生有生道,滅有滅理。世界的寂滅,是其自身法則體系在漫長歲月中積累的失衡、衝突、衰敗,最終達到臨界點的必然結果。”
“此乃天命,是其存在的‘道’的一部份,如同日升月落,星辰運轉,是構成宇宙律法的基石之一,無人可以更改,亦無需更改……”
為此次行動的收穫進行了一個總結後,陸遠與木丹仙又回到了空玄學府的實驗室中。
只不過兩人剛一回歸,便見實驗室門口正站著一位身著頗為潮流的青年,正站在一旁。
只見在青年的身邊,還有著諸多煉丹學院導師的陪同。
在看到青年的瞬間,陸遠與木丹仙的腦海中瞬間浮現出青年的資訊。
雲海丹聖,於仙庭歷八萬零一千七百六十五年踏入丹聖之境。
其以驚才絕豔之姿,煉製出震動仙庭的“九天造化丹”。
此丹一出,不僅逆轉了一位仙人因修煉禁忌秘法而瀕臨寂滅的道基,更引動一方瀕臨枯竭的小千世界短暫復甦,降下甘霖靈雨三日不絕!
憑此“戰績”,青年得以踏入丹聖之境,尊號“雲海”。
而除了上面的成就以外,雲海丹聖的成就還有在“丹道與界域法則互動理論”上的開創性研究。
他所提出的“丹域即微界,界域即宏丹”的理念,更是為陸遠在尋找通往丹聖境“梯子”時帶來了不小的助力。
“陸道友,木道友,不請自來,叨擾了。”雲海丹聖的聲音清朗溫潤,帶著一種奇特的韻律,彷彿能撫平人心中的波瀾。
陸遠與木丹仙微微一禮:“見過雲海前輩。”
“不必如此。”雲海丹聖擺擺手,微笑的同時也將目光看向身邊的諸位導師:“不知各位可否讓我跟陸道友、木道友單獨交流片刻?”
煉丹學院的諸位導師們相視一眼,隨即紛紛告辭離去。
陸遠見狀微微側身,抬手示意:“雲海前輩,裡面請。”
雲海丹聖欣然點頭,隨著陸遠和木丹仙一同走進實驗室。
實驗室的門在身後無聲合攏,隔絕了外界的喧囂。
室內,光屏上“丹仙之路”四字流淌著沉靜的金輝,映照著三人各異的神色。
雲海丹聖步履從容,目光饒有興致地掃過光屏上的四個大字,最終停留在陸遠身上。
“方才收到些訊息,得知兩位申請了一顆即將破滅的世界進行實驗,如果我沒猜錯,兩位小友應該是在嘗試以界煉丹吧。”
陸遠與木丹仙對視一眼,均看到對方眼中的瞭然。
面對雲海丹聖這樣的人物,隱瞞並無意義,反而交流可能獲益更多。
外加上兩人也不是那種喜歡藏著掖著的人。
因此在雲海丹聖詢問過後,陸遠坦然道:“前輩慧眼如炬。”
“晚輩與內子,確在枯苓界嘗試了一次‘以界為爐’的煉製,只不過結果並不理想。”
之後,陸遠跟木丹仙又說出了這次實驗所帶來的收穫與感悟。
雲海丹聖則在一旁靜靜地聽著。
而當他聽到陸遠對“天命不可逆,需向死而生”的感悟時,他眼中不由流露出濃濃的欣賞之意,忍不住拊掌讚歎:
“妙!妙啊!陸道友,木道友,一次嘗試,一次失敗,便能洞悉至此,這份悟性,這份對世界本質的直指,當真令人歎為觀止!
老夫當年初涉此道,可是在數個世界湮滅的廢墟上徘徊摸索了許久,才隱隱觸及這個門檻!”
他的讚歎發自肺腑,充滿了對後輩驚豔表現的欣賞。
讚歎過後,雲海丹聖的神情又變得認真起來。
“但是……二位道友,丹仙這條路,要遠比你我現在所看到的,還要艱難複雜得多。
你們所悟出的‘向死而生’,確實是叩開丹仙大門的關鍵鑰匙,但這把鑰匙,還遠不足以開啟那扇通往丹仙境的大門。”
陸遠好奇:“前輩的意思是?”
雲海丹聖伸出手指,在虛空中輕輕一點。
剎那間,一道由純粹神識構築的光影圖景浮現出來。
圖景分為三層,若是常人來看,只怕根本無法從中看出什麼東西。
但在陸遠與木丹仙眼中,雲海丹聖為他們所構建出的,很明顯是一方世界運轉的法則邏輯。
最底層,是無數代表基礎法則的微粒,混亂無序地運動著。
中間層,是這些微粒在某種“意志”或“規律”引導下,開始凝聚、組合,形成穩定的法則結構,構建世界。
最頂層,則是一個巨大的、旋轉的、代表著“秩序”與“存在”的模型。
“這,是我們認知中,一個正常世界或生命的‘存在狀態’,它依賴於底層法則的穩定有序,以及那股維持秩序的‘創生/維繫之力’。”雲海丹聖解釋道。
接著,他手指一劃,圖景開始變化。
代表“創生/維繫之力”的部分迅速黯淡、消失。
底層的法則微粒再次陷入混亂、衝突、崩解。
中間層的穩定結構開始瓦解。
最終,整個圖景徹底崩散,化作一片代表“虛無”的黑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