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請造反

第1章 漢王反了

《明史》——天津、青州、滄州、山西諸都督指揮約舉城應者,事覺相繼誅,凡六百四十餘人。

宣德元年,正月。

漢王要反了。

這是如今大明朝上至諸臣下至百姓,大家最津津樂道的話題。

去年洪熙皇帝駕崩後漢王曾阻撓太子,也就是當今宣德皇帝去北京奔喪。

雖然無憑無據,但這個訊息就這麼有鼻子有眼的在大明朝兩京十三省的土地上傳開了。

漢王到底反沒反?

這個問題就連靈魂來自數百年後的周光美都不知道,後世諸多專家學者也為此有爭論。

鄭成功的老師,明朝人錢謙益也認為漢王造反一事存疑。

周光美自認為自己肯定不如專家們,但他知道有人已經幫漢王把造反時間都訂好了,就在今年八月。

“親叔叔不讓侄子給他爹奔喪,這是要爭家產哩!”

周光美與表弟從姑姑家騎馬回益都縣時,一路上聽到的都是這樣的傳聞。

太宗皇帝攻入京城的光景還不到三十年,大多親歷者都還活著。

既然當年太宗能奪了自己侄子的江山,那麼如今漢王要奪自己侄子的江山,這樣的邏輯似乎也成立?

“成立個屁!”

周光美內心暗罵一聲,他才不想理這些八卦的百姓,但是他身後的表弟年輕氣盛,此時卻是忍不住了。

“休要胡說八道,早在永樂年間漢王三護衛就被削去了兩個,五六千人造個鳥反?”

“嘿嘿。”

靠在一堵牆上,身著一身粗布短褐的中年男子被表弟怒斥後也不氣惱。

只見他先是摸了摸晌午吃完飯後鬚子上粘的油漬,最後斜著眼往上側瞄騎著馬的大鬍子男子,也就是周光美的表弟吳興道:

“瞧你這身打扮也是個軍戶,怎麼這番沒見識?

嘿,要說著其他人確實沒本事靠一衛人馬造反,可這是漢王哩。”

“就是就是。”

中年男子的話音剛落,牆萌下的其他人也紛紛附和。

一頭髮花白的老漢更是操著味道濃重的方言不屑道:

“小子賊沒見識,想當年漢王跟著永樂爺起兵時一戰就陣斬了數員大將,好幾次永樂爺的命都是漢王救的呢,說到打仗,漢王是——”

老漢說著伸出大拇指:

“這個!”

吳興聞言氣得滿臉的大鬍子都顫抖了,脾氣有些暴躁的他一邊往外拿鞭子一邊嚷嚷起來:

“奶奶的,你懂打仗還是俺懂,俺舅舅是青州左衛指揮使,俺是——”

然而就在他話剛說到一半時,持鞭的手卻被身邊的周光美一把摁了下去。

普通百姓在光天化日下討論造反的事情,當地的官吏都不阻止,他吳興狗拿耗子幹啥?

周光美橫了表弟一眼,嘴角卻扯出一絲笑容道:

“那諸位是支援漢王,還是支援宣德爺啊?”

氣氛瞬間凝固,眾人這才發現相比那滿臉鬍子的軍漢,眼前這身材雄壯的英俊後生更難對付。

正月難得的好太陽原本曬得人暖洋洋的,周圍的人此時卻在周光美的注視下感受到了絲絲寒意。

“這是朱家的家事哩,關我們什麼事!”

到底還是年紀大的拎得清,那老漢丟下這麼一句話後當即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回家了,其他人也縮著頭紛紛散去。

沒錯,說到底漢王到底造反不造反這都是朱家的事,跟百姓以及周光美有什麼關係?

大家只要各司其職、各安其事,聽著朝廷的命令到時候該出糧的出糧,該出力的出力,只等把叛逆者扯下馬,再狠狠往其身上踏上一萬隻腳就好了。

當然,前提是你得跟朝廷是一邊的。

嚇走了一干百姓後,周光美與表弟繼續趕路。

在他們走後不久,早前隱匿在不遠處巷子裡一直尾隨周光美的騎士也悄悄跟了上去。

經過昌樂縣,周光美與表弟很快就到了青州左衛所在的益都縣。

可要到家門口時,周光美並不急著進去,而是帶著表弟在附近慢悠悠轉了一圈。

時不時有認識的人與周光美打招呼,他皆笑著一一抱拳回禮,並大聲介紹表弟給他們認識。

等轉完一圈,周光美在他家斜對面不遠的一處煎餅攤前下了馬。

晌午未過,煎餅攤前卻空落落的,見周光美兄弟倆朝這邊走,那小販當即堆起了笑臉:

“客、客官,來個餅?”

周光美對剛來不久的小販笑笑:

“從姑父家回來,午飯還未用,先給我來五張煎餅墊墊飢,表弟你吃嗎?”

吳興先是縷了一把自己的大鬍子,隨後拍拍肚子道:

“成,給我也來五張。”

“好咧!”

攤子上的餅不夠,小販當即開始再攤,此時雖然是明朝,但煎餅的模樣以及流程和後世已經大差不差了。

只見那小販先往爐子裡添了點柴,隨後把小麥粉與黃豆粉攪和在一起的麵糊攤在煎餅鏊子上。

也不知是手生還是其他什麼緣故,“咕嚕咕嚕”幾下後,那小販便只得再舀一勺麵糊去補救那張厚度不一甚至還有孔的煎餅來。

周光美只當沒看見,與表弟聊著些家常,約莫過了一炷香的事件,這才提了十張餅回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