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請造反

第6章 野心的火苗

門外的人聽見裡面的動靜,也敲了三下,周光美這才把門開啟。

來人是個陌生的漢子,見到周光美后捏著嗓子小聲道:

“跟我來。”

周光美徑直跟在來人後面,沒走幾步兩人就在一個放著幾個大桶的車旁停了下來。

剛一靠近,一股排洩物的惡臭迎面撲來,周光美頓時知道這是什麼車了。

陌生漢子掀開一個大桶的蓋子,往裡指了指:

“乾淨的,在裡面別出聲。”

漢王府。

武皇藉文景,民殷倉粟陳。

不守清淨化,開邊政多門。

四方屢遊幸,萬里行三軍。

有子不自保,哀哉真少恩。

外虛仁義名,奈茲多欲身。

神仙在何處,茂陵今幾春。

漢王府的書房裡,時年四十七歲的朱高煦正沉默地看著一首掛在牆上的詩。

此詩無名,乃是十九年前自己擬古所寫,共有六首。

在朱高煦的印象裡,自己大哥似乎一直就很受文官們喜歡。

父皇剛一登基,就有多人上書請早立太子,全然不顧他這個能征善戰,在為父皇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的二皇子。

彼時的朱高煦很是瞧不上這些文官,他料定父皇一定會立自己當太子。

畢竟在靖難之役裡,父皇遇險被自己所救後,曾經親口跟他說:

“世子多疾,汝當勉勵之。”

大哥有文官支援,自己也有武官支援,就連靖難第一功臣邱福都支援自己當太子,那時的朱高煦認為自己優勢很大。

但結果卻是大哥被立為太子。

此後朱高煦並沒有放棄,他清楚對於父皇這樣的雄主,太子之位就是他一句話的事。

所以朱高煦始終不肯離開父皇身邊,企圖以感情改變其想法。

為了討文臣喜歡,朱高煦卸下盔甲,提起筆墨,以詩文述說志向。

然而一切都是徒勞,永樂九年朱瞻基被立為太孫後,朱高煦就知道皇位已經與自己無緣了。

皇帝也是人,天天都能見到的孫子,到底是比皇宮外的兒子還要親的。

前年父皇駕崩後,與朱高煦關係向來不好的兒子朱瞻圻在北京上躥下跳,來回傳遞訊息。

逆子打什麼主意,朱高煦心裡一清二楚,等自己前去奔喪時大哥送了他許多財寶,並把朱瞻圻廢為庶人,朱高煦明白,這是為了安撫他。

其實彼時朱高煦很想告訴大哥,自己對於皇位已經沒有念想了,但他終究沒有說什麼,奔完喪後便默默回了樂安。

朱高煦的戰功實在是太大了,所有人都怕他,包括佔盡優勢的大哥。

漢王很能打,這是全程目睹了靖難之役的大明朝上下共識。

但洪熙帝和文官們終究是不知兵的,有實力的人才有野心,全程參與父皇造反過程的朱高煦很清楚,自己沒勝算!

而對此,朱瞻基也很清楚。

朱高煦明白,朱瞻基登基後一定會對自己動手,他知道,但他無可奈何。

本來他都打算放棄了,大不了以自己的命換孩子們的命罷了。

但就在昨天,得到井授彙報的訊息後,一簇火苗在他的心頭燃起。

“我失去的東西,或許可以親手拿回來?”

想到這裡,朱高煦的呼吸不由得加重了幾分,就在此時,門外有人報道:

“王爺,那人到了。”

朱高煦聞言將目光轉向了門的方向,他要親眼看看,這重新點燃他心頭,那名為野心的火苗之人長什麼樣子!

“帶他進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