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公公也睡不著?”
雨後的夜,大氣中的灰塵被短暫地一掃而空,清新微涼的空氣但凡聞上一口都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現年三十六歲的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出了自己的營帳後,正巧發現一位個子極高,面白無鬚的老者正在外面等著自己。
見到李隆出來後,身著戎裝,兩鬢已經斑白南京守備太監鄭和主動抱拳道:
“襄城伯。”
“鄭公公多禮了,在下可當不起!”
南京守備太監位還要在南京守備之上,在一些人眼裡,掌控南京內官二十四衙門的這位簡直就是南直隸的隱形天子!
面對掌握留都一十七親衛軍的鄭和,即便是南京戶部尚書或者魏國公都得暫避鋒芒。
自去年洪熙帝任命三寶太監擔任這一職位以來,整個南直隸都拜服於這位自永樂朝起就位高權重的大宦官身下。
鄭和不居功自傲,主動行禮,可李隆卻不敢託大,拱手後腰往前一彎,比對方還要拜得再低一點。
等兩人相互見過,收回手一隻手,另一隻手背在身後的鄭和麵朝沂州的方向嘆道:
“這會沂州衛應該與那個叫周光美的小將交上手了吧,也不知沂州衛指揮使能不能有所斬獲。”
“有棗沒棗打上一竿子罷了。”
李隆也看向了北方,撫著自己濃密的鬍鬚道:
“叛將才十八歲,立下那麼大的功勞後有些驕縱想必是少不了的,這一手就是賭他行軍紮營會出紕漏。
如果沂州衛得手了那自然再好不過,就算失手也無妨,我大明南邊半壁江山的安危,終究還要鄭公公來看顧。”
目光朝著遠處幾乎看不到邊的營帳一掃而過,李隆心知,此番親衛軍以及從南直隸各衛所抽調的十萬大軍雖然名義上歸自己統帥,但真正說話算數的還得是對面的老人。
“恩,年輕氣盛,在戰場上可是大忌,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漢驃騎霍、唐秦王李一般啊。”
鄭和點點頭同意了李隆的話,對方提出讓沂州衛伏擊周光美后,他也是同意的。
說到年輕,鄭和低下頭藉著營內的篝火看著自己已經起皮的手背,想到永樂帝在時交給他完成的偉業,不禁嘆道:
“當年靖難時,漢王擔任我軍先鋒大將時也是這般年紀。
還記得白溝河之戰,漢王為了救永樂爺面對官軍大隊奮勇上前,陣戰翟能父子三人,沒想到轉瞬間就過了這麼久了。”
“鄭公公!”
聽見對方口誤,李隆忙不動聲色地左右檢視一圈,見都是自己人後才鬆了一口氣,提醒道:
“那是叛王,宮裡小人多,小心謹慎,咱們方能始終。”
“對,叛王。”
展顏一笑後,鄭和將另一隻手也放在了身後,敲了敲自己的背後感慨道:
“這麼多年叫習慣了,罷了,襄城伯,咱們巡營去吧,至於沂州衛那邊,李添住也是宿將,縱使伏擊不成,想必也能堅守一段時間沂州。”
“是極,本將也這麼認為。”
。。。。。。
沂州以北的山澗,四更天剛過,沂州衛指揮使李添住便準時帶著五千餘官軍出現在了漢軍所在的山腳下。
“回稟指揮使,叛軍在山下也安排了人手,前面這條路走不通。”
在林中伏著身子等候少頃,斥候便來向李添住彙報了漢軍的情況。
李添住聞言點點頭,觀察了一番前方的火光後冷笑道:
“這裡可是我們沂州衛的地盤,走,換一條路,走西邊小道。”
對於外地人來說,縱使有詳盡的地圖,真到了山區也很難徹底摸清情況,哪怕只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山頭。
作為本地人的李添住帶著軍隊摸黑前進,雖然沒有點亮火把,但還是很快就走上了另一條小路。
很好,這條路上沒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