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剛過丑時,文武百官們就早早聚集到了午門外。
今天所有人都很精神,就連往日那幾個年紀大容易瞌睡的,此時都滿臉肅穆。
整個午門都籠罩在一股莫名壓抑的氣氛裡。
漢王造反的事情,稍晚一些的時候已經傳遍了京師,沒幾個人能想到漢王敢反,畢竟如今漢王對比朝廷的實力懸殊比當年靖難時還要大。
可真當漢王造反的訊息傳來後,就連往日那幾個堅信其不敢妄動的大臣,此時都有些心驚肉跳。
沒辦法,漢王朱高煦實在是太能打了。
靖難之役總共持續了四年,朱高煦在這四年裡立下了無數戰功,其中有幾件如白河溝之戰,永樂帝遇險,漢王策馬去救,陣斬朝廷大將翟能父子,擊退大將平安。
東昌之戰,永樂帝又遇險,張輔的父親都戰死了,所幸漢王奮勇向前,救永樂帝於水火之中。
浦子口之戰,大明戰神徐達之子魏國公徐輝祖大敗燕軍,永樂帝一度想要求和,此時又是漢王殺出,大破官軍,一舉扭轉了局勢。
因為這三件戰功實在是過於駭人,所以即便歷史上漢王被造反後,偏向朝廷的史書也無法抹去,只能如實記錄下來。
人的腦袋只有一顆,身家性命都寄懸於頸上。
文武百官們都是人,大家都擔心自己的權勢、財富、嬌妻美妾被舉著刀的漢王奪走。
“當——當——當——”
終於,當寅時過去,代表卯時的鐘聲響起,所有人都如解放般快步透過午門,接著排隊踏過金水橋,整好順序後,魚貫進入了金鑾殿內。
“皇上會派誰去對付漢王,誰能守住我們的富貴?”
幾乎所有人都在想這個問題,好在朱瞻基沒讓他們多等,早朝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誰去對付叛王。
一時間群臣紛紛上奏,很快,成國公朱勇的名字便被皇帝叫了出來:
“成國公。”
“臣在。”
現年三十六歲的朱勇聽到自己的名字並出列後,頓時發現滿朝的目光都轉向了自己!
身為成國公朱能的兒子,朱勇十七歲便因為父親病故而早早襲了爵。
老國公很能打,這是滿朝文武都知道的事情,可小國公究竟如何,那就值得懷疑了。
永樂帝最後一次北征時也帶上了朱勇,可惜這次蒙古阿魯臺部不戰而逃,灰溜溜地跑了,明軍只能無功而返。
朱勇失去了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所以這一次,他想要抓住!
質疑別人,又或者不想被別人質疑,本來就是人性的一環,朱勇便是不想被別人質疑的人,他想要得到別人的矚目,或者承認:
“不愧是朱能的兒子,當得起成國公的爵位。”
所以當龍椅上的明宣宗說出“能否請成國公擔當平叛主帥的位置”時,朱勇想也沒想,當即下拜道: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必將為聖上擒來叛王!”
朱勇說此話時聲音洪亮如鍾,彷彿其中蘊含著一股強大的自信。
當他起身後,發現無數道飽含信任、託付的眼神注視著自己時,朱勇頓時漲紅了臉,他很享受這種矚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