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請留步,這經方閣必須有醫徒身份才可入內!”從百草館出來,林淼與師姐就馬不停蹄的去了經方閣。
這裡收藏多以醫書和經方,還有一些人物傳記,是杏林院重點保護之地,閒雜人等是不允許進入其中。
必須是在“醫藥”署登記過的醫徒才有資格入內。
林淼和孫幼薇都有醫徒資格,入內自然沒有問題,只不過,女醫徒是非常少見的。
一般除非家傳,或者女醫士收徒,很少有女醫徒來考醫士的。
而且女醫徒基本上都是長輩帶著過來的,若不是林淼亮出醫徒的身份,杏林院的人員幾乎認為林淼不過是孫幼薇的小廝隨從之類的。
因為林淼的衣著打扮就跟僕從小廝沒什麼區別。
當然孫幼薇也沒解釋,她今天其實是陪林淼這個師弟過來的,若不是師弟央求,她是不願意過來的。
進入經方閣後,林淼就宛若進入了熟悉的領域,這裡的醫學書籍雖然比起自己前世所見差遠了,但對照看還是很有價值的。
尤其是讓他可以對這個世界的醫學體系進行一個分析和了解,孫思淼是一個不錯的大夫。
但他不是一個好的老師。
一個好老師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他這種是自學成才,對學醫自有一套學習的方法。
這個世界沒有《湯頭歌》,沒有《傷寒論》,沒有《難經》……等等,但他們也有自己相應的醫學典籍。
而且數量還不少。
從幼童啟蒙的《童藥學》,到辨識藥材的《百草圖》以及《百草註釋》,林淼師父孫思淼手中也有一本,是他和師姐從小學醫啟蒙的讀物。
這個世界也有許多部的醫家經典,千餘年前醫聖仲景所著《辯經》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這個世界醫學一大進步,辯證用藥,成為這個世界醫學主流。
還有一部《經方》,也是醫聖所著,匯聚當時所有經方,編撰成書,流傳後世,被歷代學醫者封為醫家經典。
此後還有一部《經方補》,這是在《經方》的基礎上進行的增補,所存之方,無一不是歷經考驗留下來的。
這些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
還有《脈論》一本,林淼翻看了一下,似乎比起傳承五千年的中醫的脈絡學要簡陋許多。
武學是離不開經絡的,但這個是世界對經絡的瞭解似乎比較粗疏,而對於陰陽五行之說,也只是一個雛形,並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和學說。
書籍不少,但重複者多,有些書中記載更是南轅北轍,完全無法理解。
醫士考筆試第一關,主要是熟讀十幾本書籍,背誦,然後在答題的時候,一字不差的寫在紙上,就算過關了。
每次醫士考,各地都會根據自身情況酌情增補幾本,這樣做也是為了拉開考生的分數,才好評定名次。
所以,參加醫士考必須提前過來報名,才能獲取考試的重要資訊,否則,筆試這一關,你漏學某幾本,那基本上就不用考了。
每屆增補進入考試的醫書,都會特意命人抄錄後,贈送給來參加考試的醫徒,算是考試者的福利,哪怕是考不中,也能帶回幾本醫書回去學習,也算是不虛此行。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治療疾病的方法的書籍,這些書籍被放在“雜項”裡面。
林淼走了一圈兒,大致瞭解這個世界草藥醫學的發展水平了,肯定是不如自己所處的那個世界了。
某些方面還停留在先秦之前,某些又差不多到唐、宋左右……
就憑他腦中所學,放到這個世界,那真是降維打擊,不過,任何事情,還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行。
畢竟,他所學的,與這個世界的還是有些差異的,尤其是草藥的藥性,其產地和炮製的方法不同,那產生的藥性是不一樣,用在病症上也需要辯證考慮。
不能死搬硬套,那給病人吃了,不但沒有效果,甚至還可能是反效果。
他覺得自己需要花一點兒時間來認真,沉澱的學習一下,不過,就“醫士考”筆試而言。
他覺得自己透過的難度不大。
這經方閣是個好地方,他以後得常來才是。
光顧著自己找書,看書了,都忘記了師姐也在經方閣呢,趕緊找人,好在,經方閣並不是很大。
他很快就根據師姐的氣息在一個角落裡找到了孫幼薇,她一個人找了一個位置,手裡捧著一本醫書,看的很入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