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識!好像聽說過?”
“那可是大儒啊,飛白體,知道不,這就是大儒蔡邕寫出來的,嫂夫人也繼承了其父的文采,據說一手好字連大儒蔡邕都自嘆不如呢!”
孫輕大肆的炫耀自己的所知,引得杜長一陣崇拜。
“懂了懂了,所以這嫂夫人也跟董小娘一樣有才華?”
杜長又抓起一大把泥巴,對著孫輕問道。
“嫂夫人可能比董小娘更有文采,畢竟咱可沒聽過董太師有什麼在文學上的成就。”孫輕想了想,回答道。
“哦,原來是這樣!”杜長贊同的點點頭。
“不太對勁,你不覺得附近有一陣莫名的嘈雜聲正在靠近嗎?”
杜長猛的一抬頭,四處張望著。
“我也聽見了,有沒有可能是來找將軍的百姓?”
孫輕一皺眉,忽然舒展開來說道。
“管他的,先去看看,要是什麼土匪胡兒什麼的就劈了他的腦袋,要是百姓的話就帶他們到老大面前好生對待。”
杜長將手上的泥巴抹到了樹幹上,將腰間掛著的兩把斧子舉了起來。
“我跟你一起去!”
孫輕的長槍並沒有帶在身邊,只能拔出腰間的環首刀一起跟了上去。
此時正是下午,樹林間不免顯得有些昏沉,加上越來越近的嘈雜聲,讓杜長和孫輕二人略微緊張了不少。
若這些人是胡人的話就麻煩了。
杜長和孫輕常年在太行山內遊走,各種極端的地形都如履平地,更不用提這區區的樹林了。
以他們的速度,很快就靠近了那嘈雜聲的源頭。
這是一群百餘名穿著布衣的漢人,男女都有,不少人還拉著裝滿了各種貨物的牛車。
“你們是何人?”出於警惕,孫輕還是開口詢問道。
人群中似乎被這聲音嚇了一跳,一陣雜亂的吵鬧聲後,一名男子從這數百人隊伍中走了出來:
“回將軍,這些人是小民的族人,小民有幸被張將軍所救,聽聞張將軍願意收留我們,這便將所有的族人們一起帶過來了!”
“原來是來投奔張將軍的百姓!”孫輕拱手回道。
“我是孫輕,這是杜長,我們都是張將軍手下的部將,特來此迎接各位,請隨我二人來吧!”孫輕介紹道。
“多謝孫將軍、杜將軍大恩!”
那名男子叩首謝恩,隨後又是一陣雜亂後,百餘人的隊伍跟上了孫輕和杜長的腳步。
山洞旁,張燕和蔡琰正膩歪著,忽然一陣極為吵鬧的聲音自山下傳來,吸引了二人的注意。
“張將軍!”杜長扯著嗓子喊道:“有人來投奔咱啦!該怎麼辦?!”
“竟然來的這麼快?”張燕驚喜道:“還有這麼多人?!”
張燕還以為常山國距離河東郡那麼遠的距離,並不會有幾個人願意跟著他,沒想到一名百姓就叫來了幾百人。
“良人救了那麼多黔首,願意跟隨良人的人應該會遠遠超過這些數量才是。”
蔡琰嘴角帶笑,對著張燕說道。
“琰兒,快隨我下山,將他們安排到胡人的營地裡!”
張燕一踩馬鐙,騎到了影驪身上,率先策馬奔至山下。
“嗯,都依良人的。”蔡琰拍了拍素騋的白色鬃毛,翻身騎到馬鞍上。
“駕,快跑,跟上良人!”蔡琰輕喝一聲,素騋肌肉繃緊,絕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