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他帶了三百壯士,各自帶著一柄寬刃大刀,騎上快馬,直奔“袁紹”殺了過去。
不曾想這青牛角剛衝殺到袁紹之前,便被袁紹安排好的伏兵團團圍住,被顏良文丑二人圍殺致死。
僅僅四日,袁紹便將太原郡的兩大壁壘:陽邑和榆次盡數攻陷。
如此之快的進軍速度讓郭大賢和於羝根二人嚇了個半死,他們知道在折損了一萬人馬之後的自己根本無法和袁紹的十餘萬大軍抗衡。
郭大賢和於羝根一商量,帶著太原郡剩下的兩萬黑山軍堅守在晉陽內,無論袁紹怎麼叫陣,二人都不出城。
晉陽之北便是匈奴王庭往常山國運送財物的道路,晉陽之南便是太原郡的鹽礦、鐵礦和馬場的所在地。
因此,只要守住晉陽,袁紹就不可能在太原郡得到什麼好處。
二人的抵抗極為頑強,甚至還利用地形優勢,夜襲了幾次袁紹軍營,雖然殺傷不多,但也讓久戰的袁紹軍多少動搖了些許。
袁紹又連續猛攻了十日,見此番攻伐並沒有撈到什麼好處。
袁紹只得讓大將顏良文丑二人與謀士審配率領四萬人馬繼續攻城,自己則是帶著剩下的十一萬兵前去攻打常山國的上艾。
他知道黑山軍的大帥張燕便是在上艾,自己只要拿下張燕的人頭,便可輕鬆拿下整個黑山軍。
當袁紹的大軍正攻向上艾城時,城內的張燕剛剛派出趙雲率領一萬兩千五百名黑山重甲軍前去援助於夫羅。
現在上艾城內共有三萬一千五百黑山軍輕步兵,三千五百黑山鐵騎,兩千西涼軍,一千西涼騎兵以及一萬兩千袁紹軍降兵,總共四萬九千五百人的兵力。
其中黑山軍輕步兵皆身披皮甲,人手一把環首刀以及一杆長矛。
而袁紹軍的降兵只有破損的布甲可穿,由於這些士兵的訓練時間並不長,張燕便讓他們作為遠端兵手持弓弩,腰間掛著一把匕首以防近身。
剩下的六千五百精銳的裝備並沒有什麼變化,唯一的變動則是張燕讓西涼軍全數換上了黑色的頭穗。
如此兵力用來守一個屬於後方的上艾城是綽綽有餘的。
張燕近幾日只考慮了該如何將常山國的饑荒問題解決。
他哪裡能想到現在袁紹正帶著十一萬大軍向自己攻來?
……
上艾城,太守府書房,
張燕對著蔡琰搖頭晃腦的背誦道:
“將者,上不制於天,下不制於地,中不制於人。寬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財。夫心狂,目盲,耳聾,以三悖率人者難矣!”
張燕抬眼看了下蔡琰的表情,心中便知道自己背誦的沒有一點錯誤。
當下自誇道:“怎麼樣,琰兒,我就說這《尉繚子》我早就爛熟於心了!”
蔡琰彎了彎眉毛,笑道:“良人近幾個月來確實在背書上很努力,只是在書法上還需要多加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