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義身為一個涼州人,根本不受人待見,但憑著自己的功勞,倒是絲毫不在意的跟著說道:
“主公,末將以為,理應先攻廣陽郡,有句話叫做擒賊先擒王,順著廣陽郡我軍便可直奔那張燕在幽州的大本營薊縣,如此一來,我軍便可直接將那張燕擒獲,便也可以省下不少功夫!”
郭圖最看不慣這涼州蠻子,便趕忙先否決道:
“主公,若是按照麴義所言,怕是會吃了大虧啊!廣陽郡沿途並非有太多的郡縣可供補給,怕是我軍還未打到廣陽郡的時候便可因為缺糧而被迫撤軍!”
張郃高覽等一眾猛將雖然也在帳中,但他們都出身低微,又怕計策不對反而誤了正事,便不敢說明自己的想法,只是老老實實的待在後面,看著眾人爭吵。
袁紹在主位上靜靜的聽著眾人的意見,心中倒是無比煩躁。
眾人說的都有道理,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選擇。
思來想去,袁紹想著自己的數十萬精銳,便爽朗一笑,直言道:“既然眾位皆有自己的看法,本將軍實力雄厚,不如便按照各位的想法都實施一遍!”
便是如此,袁紹便兵分五路,同時進攻幽州和幷州;
一路自魏郡出發,進攻上黨與河內,由許攸和逢紀帶隊,總共部隊七萬兵馬,其中有騎兵八千。
一路從渤海郡出發,進攻廣陽和漁陽,由麴義帶兵精銳重步兵五萬。
一路從鉅鹿郡出發,進攻常山國,總共九萬人馬,其中騎兵有一萬八千,由沮授與田豐帶隊,同時以河北雙煞之一的顏良作為先鋒。
一路從博陵出發,進攻中山國,以審配帶隊兩萬五千精兵。
最後一路則是由袁紹親自帶隊,以郭圖為別駕,淳于瓊為督軍,文丑為大將,猛將張郃高覽為先鋒,剩下一眾將領諸如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璜、趙叡等人隨軍前進,共計步兵十五萬,其中有精銳步兵五萬人,還有精騎三萬,弓騎九千,皆是能征善戰之輩。
此五路共計四十二萬四千兵馬,袁紹便對外號稱兩百萬大軍討伐張燕。
而袁紹又為了供給所需糧草和器械,袁紹在冀州發動了民夫百萬用於運送糧食,他此番算是徹底的將冀州的全部實力壓了上去。
如此一來,即便張燕有通天之能,也無法抵擋住袁紹如此龐大的兵力的進攻。
袁紹已然知道張燕最多隻有十幾萬的兵力,就算是他張燕將幷州幽州的壯丁全數抓起來他都不可能湊出來四十萬兵馬。
故而袁紹此番進攻幽州與幷州是打著必須勝利的心思。
而張燕在到達了涿郡並聽見了這些訊息之後,差點沒從椅子上掉下來。
“二百萬?!他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