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從賣魚開始做大佬

第262章

二十米的漁船屈指可數,問了一下才知道,這邊的國營船廠買船很難的。

要介紹信和擔保,而且還有稽核,買個船比辦戶口還難。

大部分船都是南方過來的,還有一些自制的小木船,不過捕撈能力有限。

晚上去了一個縣城的招待所,直接拿著證件入住的,條件很差,不過他卻是無所謂。

以前那麼多兄弟擠一個屋子都行,現在又不是不能睡。

第二天,一行人隨意的吃了個早餐,就驅車去了市裡。

刑教授還是有些能量的,他們到這邊通報了一下姓名,馬上行政辦公室的人就過來了,領頭的還是一個副校長,專門負責這次深海養殖的事宜。

不管是魯省還是滬市的海洋大學,對於深海養殖場都有興趣的。積累經驗、驗證新技術等等,就看黎大海這邊怎麼說,只要合適兩家大學不介意幫忙。

到了副校長的辦公室,對方先是奉了茶,然後又開始客套起來。

黎大海也不敢拿大,互相吹捧著,畢竟副校長的級別和廣州的陳院長差不多,他異地辦事本身就矮了一身。

再者說,民企老總的身份在魯地還不如科長呢,他能得到客氣的根本原因是社科院學者和邢教授介紹,而不是財富。

互相聊了一番,對方表示海洋大學需要大量的魚類標本,目前國內就利劍漁業和幾個大型科考船能提供。

不過那些科考船捕撈能力有限不說,還得排隊,哪有他們利劍漁業方便。

至於價格問題,中字頭的大學從來不缺資金,要的就是全面和稀罕才好。

“我們公司只在熱帶捕撈,冷水海洋生物可沒辦法獲取。”

“那沒問題,冷水生物標本我們自己想辦法,那你們去南半球嗎?”

“去,目前已經去過索羅門群島和紐西蘭,等基地船到港可能會多弄點先進的捕撈裝置,過倆年試著去南極附近捕撈磷蝦。”

副校長一陣意外,沒想利劍漁業的捕撈範圍如此之廣,還有基地船?

“不知道你們的基地船多大?國內好像沒多少家能生產漁業基地船的。”副校長疑惑的說道。

他雖然是行政崗,但是學術上的知識因為後勤問題也瞭解的很多,對國內的造船廠更是瞭如指掌。

基地船可不是普通六七十米的貨輪,功能、排水、穩定性要求都很高,他們魯省本地都很難生產的。

黎大海把從島國訂購的基地船詳細的說了一番,甚至從公文包裡面拿出了設計圖紙。

這玩意是島國發回來的,立項過後就出了圖紙,他這個客戶當然有一份,還複製給了大學和船廠。

這次出門帶的東西很多,主要是亮肌肉,方便談合作。

“可以複製一份嗎?”副校長連忙說道。

“可以,廣州的幾大船廠我都複製過去了。”黎大海無所謂的說道。

“哈哈,那就謝謝了。”

接下來談話順利不少,對方下了每年六百萬的訂單,都是生物標本和圖片。

一條魚從東南亞或者南半球經過特殊處理,發到魯省,價格起碼要翻十倍,這個價格並不高。

其中貝類和殼類要活體,而且對方要求的不止是海鮮,不能食用的海洋生物也要製作成標本。

超低溫冷凍、乾製、活體運輸,等等很多方式都要來一遍,而且標本都是五個樣本以上的。

說實話,賺錢也能賺,但是太麻煩,遠不如他們老實捕撈來錢快。

但是黎大海還是應下來了,目前就廣州一家大學下了每年120萬的訂單,其他學校都是圖片訂單,這邊海洋大學還是第二家下生物標本的訂單呢,等以後下訂單多了就也能多賺點錢。

等中海洋下了訂單的訊息傳出去,估計滬市那邊也會下訂單的,畢竟利劍漁業現在是真的猛。

聽到他們基地船都準備去南極附近的時候,校長都呆了呆,他想不到民間的捕撈能力都這麼強了。

而“深海養殖場”的事黎大海沒有多說,只是很簡單的介紹了一番,然後拿出計劃書。

上面有著很多股東資訊,也就是說還沒立項已經拉到了很多投資了,不過都是廣州本地的股東。

大學、銀行、省財政廳、幾家冷凍公司、村裡的養殖研究中心、黎氏控股和利劍漁業。

其中黎氏控股和利劍漁業是大頭,分別出資2000萬和4000萬,分兩年給與。

村裡的養殖研究中心則是技術入股,加150萬現金作價1000萬。

就村裡的養殖研究中心的技術,目前來說值個大幾百萬還是沒問題的,很多珍稀魚獲的獨家養殖技術根本就是無價之寶。

這個養殖研究中心前後投入研發資金三百多萬,可是實打實的投入,目前可是已經能盈利了。

黎家的冷凍公司也入股了200萬,算是小頭,畢竟他的資金壓力也不小。

加上銀行和省裡的錢,目前已經算是籌集了上億資金了,完全就是靠他一張嘴要出來的,不過他自己家也出了很多就是了。

現在家裡賺錢越來越快,天河大市場的幾個魚檔全部開業在賣貨,每天進出的錢都有十幾二十萬,加上凍貨一年賣上億的魚都行,只要能供上貨。

分期付錢的情況下,他家還是勉強能承受住的。

副校長接過計劃書,上面還有兩個空格,就問了一下。

“這兩個空格是給你們學校和滬市的海洋大學準備的,論技術儲備,還得看你們兩家。”

廣州那邊的海洋工程太薄弱了,老許帶隊他才放心些,當然,能拉進兩家海洋大學就更好了。

“我看了下,許教授帶隊應該是夠的。”副校長若有所思的問道。

“呵呵,目前暫定在中沙立起第一個養殖中心,後續還會繼續,東海和黃海也在下一地點考慮範圍內,畢竟很多海鮮的養殖環境都不一樣。”

“年輕人很自信,厲害。”副校長由衷的說道。

第一個深海養殖中心耗資如此之大,如此繁瑣的情況下,黎大海居然還在考慮後續的第二座、第三座。

甚至都提前佈局拉他們兩家大學入場,為後續的深海養殖場佈局,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呵呵,到時候其他養殖場主要還是靠你們管理,所以就提前過來看看,真不行我還得想其他辦法。”

真不行只能以外聘的形勢從學校拉人,不過沒有官方背書的情況下,出了麻煩很難解決,這也是黎大海要兩家大學入場的原因。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