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從賣魚開始做大佬

第272章

至於公司的那些高中生、初中生管輪,想當輪機長起碼也要好幾年的功夫。

“老廖,新船下水肯定是不能等人的,不過以後大保養還是找你們船廠,研究的機會大把嘛。”

“放屁,這玩意是最新的設計,上面的材料很多都是島國獨有的,越早研究越好。”

“那我也沒辦法,我只是第三大股東,搞狠了他們也會急眼的。”

“行了,就這樣吧,我準備人手去海上接船。”說完老廖就掛電話了。

船廠那邊對於島國的船隻還是抱有期待的,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人家一直都是造船大國,比老鷹都厲害,學習並不丟人。

廣州這邊的島國進口船也不少,大部分都被船廠借鑑過了,還把圖紙畫了出來作為教學資料。

不過核心的材料問題很難解決,輕量化鋼材、各種合金都是關卡,這個要等九十年代冶煉金屬技術發展起來才行。

第二天上午,吃完早飯他就去了縣裡的廠子,今天約好了和老九一起收買人心。

這裡歸老九在管,能看到不管是廠址規劃還是人員管理都做的很好。

其中重中之重就是防盜,不僅是外人偷盜,本廠的那些工人也是重點檢視物件。

有些國企工人的習慣不太好,來了廠子一時半會改不過來,搞點小動作很正常。

老九還從國外訂購了幾套金屬探測門,只要懷裡有金屬就會響動,防止拿一些貴重金屬回去。

像紫銅、高錳鋼這些東西,一兜子就能揣好幾斤,幾十塊就沒了。

到了老九的辦公室,也沒看到人,就去了江行文那裡。

他現在是主管技術部門的副廠長,負責機加工方面的事情。

到了裡面,發現不少人都在,圍著圖紙在琢磨呢。

“老九、小江,在幹嘛呢?”黎大海直接擠了一個位置坐下,還從兜裡拿出一包特供給大家分分。

“黎爺,您上次說的氣墊船搭配鼓風機的設想,我們正在琢磨呢,您過來參考參考。”江行文看到他立刻大喜,黎爺在機加工方面好像開了掛一樣,各種設想讓人目不暇接。

“仔細說說。”他接過圖紙看了起來。

氣墊船就是依靠高於大氣壓的空氣在船體與支撐面間形成氣墊,使船體全部或部分脫離支撐面航行的高速船舶,這玩意甚至還能在沙灘和雪地開,只要功率足夠大,有一定的初速度就行。

不過氣墊船看似簡單,但是對設計能力要求挺高的,如果速度不能超過30節,那一點意義都沒有。

不管是老鷹還是日不落,他們很早就研發出來了,並且在二戰或者其他戰役中投入使用,國內現在也只有708所有稍微成熟一點的製作經驗,但也不是他這個漁民能拿到的。

他就託人從國外搞了圖紙,準備自己拼裝來著。

這東西技術含量不算高,經濟效益也不高,所以老鷹那邊就沒有特殊保密,花了兩萬美金拿到了西海岸一家船舶公司的氣墊船全部設計圖紙。

“如果直接使用鼓風機作為動力,船頭需要經常配重才能高速行駛,多動力的話,重量拖累速度的,衝沙灘很難。”

“船隻主體用哪些材料?”

“塑制和輕合金,但合金的量太少,哪怕找關係也買不到多少。”

“先做實驗船,輕合金我打電話去魯省那邊的海洋大學,看他們有沒有辦法搞點過來。”

“即使有了足夠的輕量合金,多動力也很難讓船隻正常執行。”

“再加個小型汽油內燃機和水流推進器,多試試,不要怕花錢。”

“好的。”

雖然不知道黎大海要這個東西幹嘛,但是既然開口了西,他們就得做好。

江行文字來也只是機加工的師傅,接手修理廠之後自己學習了很多船舶相關的知識,比其他老師傅用心多了,黎大海特別欣賞他這種學習的態度。

他們一起繼續討論著各種可行性,老九則是判斷成本,只要不是太離譜就批准。

他是知道自己家大哥心思的,為了技術是出了名的願意砸錢。

等弟兄倆從江行文的辦公室出來後,便一起去了茶室談事。

“現在幾個廠子執行的怎麼樣?”

“挺好的,就不是不盈利。”老九苦笑著說道。

今年賺錢是賺錢了,但是大部分錢都拿去採購新的生產線或者機床,還有各種新型進口裝置,簡直就是壕無人性。

別說同行了,就連船廠這個狗大戶裡面的師傅都羨慕起來,老師傅清一色的進口工具,還有半自動鈑金、切割裝置,花錢買人力這個年代也就黎家的廠子願意幹。

船廠的工人工資才350-500左右,大師傅也高不到哪裡去,人工便宜的情況下是不會使用半自動裝置的。

“不投入哪來的錢賺,我們現在又不缺錢。”他撇了撇嘴,開始說正事。

“現在廠子裡的生產線最佳化還是有點慢,開始發懸賞吧,誰完成就能拿到最少一千塊獎勵。”

“什麼懸賞?”老九有點摸不著頭腦。

“就是提高生產效率或者生產質量的改動,每個改動都有獎勵,最低一千塊的標準,不然這麼點人猴年馬月才能跟上產能。”

“我知道了。”老九悻悻的點點頭。

這不怪他,現在附近能挖的大師傅都讓他們挖了,甚至在北方都挖了幾個,但是根本不夠用。

每個重要裝置或者生產線都得有一個或者多個大師傅看著才行,由於黎家在漁業行當的話語權,生意是越做越大的,但是修理廠和幾個加工廠根本生產不過來,只能去其他廠子下訂單採購,然後轉手倒賣。

利潤少一點倒是其次,關鍵是這些機加工廠子的質量控制的很差,買回來還有廢品率呢。

上門理論根本就行不通,人家現在的機加工行業沒有洋山機一起卷,一個個活的滋潤的很,誰在乎這麼點訂單啊。

“北方的那幾個師傅怎麼樣?”

“挺好的,他們幹活是真的賣力,有時候我會加點生產獎金,他們都半夜偷摸開機生產,比本地師傅好太多了。”老九滿意的說道。

大哥招回來的北方師傅是真的厲害,技術方面也沒的說。

“呵呵,年底的北方工人我們統一接送吧,就用我那個老遊艇,順便把小天他們這些人都一起送了,回頭我讓老七在公司也問問,送到老家附近的沿海城市比讓他們坐火車方便多了。”

“這個挺好,去年工人回老家,都有一個出事,實在是太危險了。”

“那沒辦法,誰讓他們帶著大量現金回去的,飛票那麼點手續費都捨不得。”

黎大海也很無奈,現在的社會出遠門就是拼命,特別是廣州,沒有成年男人接送都不一定能順利出車站。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