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從賣魚開始做大佬

第259章

晚上,在人群散去之後,黎大海才鬆了口氣。

今天兩邊大堤的人幾萬應該是有的,說幾十萬都是扯淡,就這幾萬人都讓他們如臨大敵。

現在的旅遊經濟也沒有興起,區裡也不想靠這個發財,所以人群散去的第一時間,就下命令了,明年端午節封鎖主路,除了步行任何交通工具不能進。

步行的話,最多來個幾千人,估計只有附近幾個村子的人會過來看熱鬧,加上碼頭這邊的工人之類的。

老陳他們幾個都是紅光滿面的點頭答應,對於封鎖是無所謂的。

今年出了風頭哦,拿不到第一名都沒事,他們龍舟賽算是徹底出名了,央視記者和港澳臺同胞都見過他們的英姿,比獎勵幾萬塊錢都爽。

他在下龍舟的時候還有很多港臺的小年輕過來問他一些事情,阿叔、阿公叫個不停,還給他們龍舟隊搞了些外菸。

等到第二天,宣傳部又找了區政府談話,要把每年的龍舟賽做好,形成一個地方名片。

聽的幾個小老闆一陣牙疼,今年是黎大海和邊防義務幫忙才解決了秩序問題,明年就難了。

不過宣傳部的人說了,明年的龍舟賽會有更多的港澳臺僑胞過來觀看,廣州作為對外口岸,必須做好宣傳工作,所以沒得商量。

幾個小老闆就只能找黎大海想辦法了,龍舟賽正賽雖然過去了,但是還有零星的小賽事,幾個村子之間對決也有,就是地點不在車坡這裡。

“明年的大賽我們發動附近商戶和村民,組建一個臨時護衛隊,專門維持秩序,黎總,您看怎麼樣?”

“可以啊,一個大市場加上週邊的商業,搞個幾百人青壯隊伍還是輕鬆的,不過這些人可是不夠的。”黎大海也不拒絕,這事兒也就半個月功夫,而且還能看熱鬧。

“我們區裡也會組建一個臨時工作小組。”領導無奈的說道。

這種容易出事的工作小組,沒人願意進去,到時候還得給下面做工作才行。

“正好開發一下區裡的旅遊專案,我們廣州的老外多,能搞點鈔票的。”

“行吧,到時候再講。”把黎大海這邊的工作搞定,領導就擺擺手回去了。

現在的旅遊經濟掙不到仨瓜倆棗,主要是人口流動性太小,光靠老外那幾個人能把人餓死。

有這功夫,多忽悠點人過來辦廠多好,就業什麼的一下子就上去了。

送走領導,黎大海到茶座邊上休息,露露給他按肩膀。

最近的事情太多了,他不僅要盯著龍舟賽,還要整頓公司內務,馬上老九接手公司,他打好底子才行。

一堆事聚到一起,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

不過芷倩和瑩瑩也知道他在忙,讓露露姐妹倆照顧好他,還送了不少補品過來了。

老七在七月份的時候跟船回來,然後水鬼船就跟著兩條大補給船在東南亞作業了。

東南亞的保母船每年保養一次,正常情況下沒有輪休,包括那些35米的圍網船也一樣。

這些人辛苦,但是賺的也多,那邊藍鰭金槍魚多,搞個二級藍鰭標點都是大幾萬甚至十幾萬。

要是三級的藍鰭金槍魚標點,兩條船合作捕撈,起碼是三十萬往上了,運氣好一年能搞幾百萬,所以他們這些本地大股東都捨得開工資。

前段時間船隊給國內傳訊息,說有當地人邀請他們去斐濟那裡捕撈,只需要船隊每天繳納500美元就行,黎大海欣然同意。

那邊可是天然漁場,還有洩湖和各種島嶼,魚獲的種類數不勝數,而且還能給明年基地船的執行積累經驗。

現在肯定是不合適,補給線太長,但是考慮到明年的執行,那就可以去。

反正作業漁船的收入沒降低,收購價格可不會變化的。

黎大海還想去那邊買個私人小島呢,先讓老七去跑跑熟悉環境,後面外匯多到用不完就去買個島讓家裡人去玩玩。

不過外匯的金融操作起碼要等島國的泡沫危機,所以先不著急。

晚上照例是和別人應酬,不過今天的應酬物件是省裡大老闆的秘書,當然,他要稱呼為“主任”。

別看人家是秘書,但是除了大老闆,誰看到都不敢輕慢。

還有幾個海事部門的人,加上快要進入京城的陳局,幾人晚上討論關於深海養殖的事。

“主任,深海養殖方案其實已經規劃了好幾年了,不過一直在等機會,上次就是去京城提了一嘴,還是要省裡先看好才能啟動的。”

“我第一次知道深海養殖的事,還是要先看看的。”

目前兩人都喝了半斤以上了,不過說話什麼的都和平常一樣,絲毫沒有醉意。

黎大海笑著把深海養殖的方案簡單概述了一下,當然,其中的重點是投入問題。

“我仔細算了一下,第一年的投入預計在2500萬左右,後面逐年上漲,預計三年完成一箇中型型深海養殖中心,總耗費在一億到一億五之間。”黎大海輕描淡寫的說出花費,幾人聽的心驚膽顫。

上次和老許在京城說的十億不過是開玩笑而已,這麼多錢投入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現在的商業規模也不允許。

事後遞上去的方案也是這個,中型養殖場的耗費也少一點,還能為大型深海養殖場積累經驗。

“黎教授,投入會不會有些多?”“主任”為難的說道。

“呵呵,不多的,養殖研究中心出技術和部分資金,利劍漁業也跟跟投,省裡這邊多少都行,意思意思。”

意思就是,只要省裡投資的名頭,有了這個名頭,很多事都好辦的。

比如去魯省和滬市的海洋大學找技術支援,以及專案審批和原材料購買,有了省裡的名頭都好講。

“財神爺的生意,只要能立項肯定不會少的,哈哈。”桌子上的人都笑著附和。

黎大海這種正經生意的掙錢速度,比人家撈偏門都厲害,大家都佩服的很。

“這個不一樣,為的是賺外匯和技術積累,盈利能力一般般的,估計十年才能回本。”黎大海直接把話說開了。

這種大型投資,十年回本都是因為算上了未來十年的通脹,不然根本做不到。

“財神爺都開始做長期投資了?”有人疑惑的問道。

“什麼長期短期,我做的是預期,把接下來賺錢的生意想一遍,做出最穩妥的選擇而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