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唐不僅僅面臨著無兵可調的窘迫局面,還有江淮水災、關中大旱災害影響,關中本來缺糧,再往河湟增兵,那就需要運糧。
從長安到河湟地區,距離兩千多里,千里運糧,所需的人力是難以想象的,更何況是兩千裡?
而在半路上的消耗也是難以想象的,國庫撥出五十萬石糧食,最終運到河湟的能有十萬石就謝天謝地了。
其餘那四十萬石哪裡去了?都在路上吃掉了,再加上唐軍大量的戰馬,現在的唐軍哪怕是步兵,也是一夥八馱制。
所謂的八馱,就是一夥十名士兵,需要八匹馬運輸輜重補給,一匹戰馬,每天的消耗極驚人的,今年先後出兵二十餘萬人馬,並非關中沒兵,只是沒有能力再供給糧秣,沒有糧秣,這仗就沒法打了。
李治其實想得太簡單了,哪怕他真把薛仁貴派出到高麗,這一仗也不能輕鬆取勝,高麗叛亂,已經不能算是單純的軍事問題了,而是一條完整的軍事利益團體。
這個利益團體,有些像是漂亮國的軍工複合體,就是背靠朝廷,發戰爭財,這個團體早在大業年間開始出現,依靠著隋朝三次東征高句麗,上下其手,大發其財。這是利益集團出身山東貴族集團,卻又不等同山東貴族集團。
武則天自信的原因是,她非常清楚關隴貴族集團,雖然說關隴貴族集團遠不如山東貴族集團強大,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在山東貴族集團蠱惑著李治遷都洛陽,也就意味著,山東貴族集團是在挖關隴貴族集團的根,這是一招絕戶計。
整個關隴集團必須一致對外,必須幫忙朝廷打贏這一仗。
於歷史上不同的是,在歷史上,大非川之敗,訊息沒有及時傳回長安,吐蕃佔領河湟地區,適可而止。可隨著李賢這隻異世蝴蝶的出現,不僅僅把郭待封丟掉了大非嶺大營,甚至連吐蕃出兵四十餘萬的訊息也彙報到朝廷。
這才引起了朝廷的恐慌,事實上,在李治派薛仁貴出征的時候,大唐上下過於樂觀,認為吐蕃出兵了不起就是蘇毗茹,外加羊同茹,出動全國五分之二的兵力,十四五萬人馬就頂天了。
在朝廷接到李賢的彙報後,派出向嶺南、劍南道釋出命令,讓他們試探吐蕃的動向,可問題是,試探結果讓大唐上下大驚失色,在嶺南道、劍南道十五州之境,吐蕃幾乎沒有守軍,甚至松州軍深入吐蕃境內三百里,居然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
這個訊息,讓朝廷上下非常恐慌,他們也基本相信李賢密報之中的吐蕃四十餘萬大軍,要知道調動四十餘萬大軍,吐蕃的胃口就不可能這麼小,別說一個河湟地區,恐怕他們奔著直撲關中的戰略目的。
武則天真正的底氣是來自弘農楊氏,自前中書令、安德郡公楊師道病逝以後,弘農楊氏已經沒有可以出將入相的人才了,在唐初時期,弘農楊氏人才輩出,無論是楊恭仁,還是楊師道、楊恭道,他們都是出則為將,入則為相的文武全才。
特別是楊師道鎮守靈州五年,數次擊退突厥入侵,深得李世民的信任,也算是太子李治一黨,現如今楊氏在接到楊思敬密信後,請示武則天,楊氏向涼州派了楊承初、楊正基、楊知運四名三代核心子弟,在二代子弟楊思禎的率領下,前往涼州。
在弘農楊氏行動之後,京兆韋氏也迅速行動,韋承慶、韋烈、韋武等三代、四代核心子弟也前往秦州。
這場仗,現在已經不是大唐朝廷的仗了,而是關隴貴族最後的機會。
……
李賢本想率領涼州八千鐵騎,再次突襲烏海城,可王方翼可不敢讓李賢涉險,一旦李賢出現意外,王方翼這顆腦袋可保不住了。
王方翼苦勸李賢未果,直接動粗。
“劉松!”
“末將在!”
“本司馬命你護送大王前往大非嶺,與薛大將軍會合!”
李賢大怒:“王方翼,你想造反不成?”
劉松道:“大王,您別生氣,烏海您就別去了,兄弟們不會讓大王去烏海的!”
李賢不解地道:“為什麼?”
劉松苦笑道:“大王,兄弟們相信大王,他們的賞錢、撫卹錢都指望大王了,如果您有什麼不測,他們找誰要錢去?”
李賢聽著如此奇葩的理由,也非常無奈。
這一次李賢私自調兵支援大非川,他是非常擔心將來會被秋後算賬,所以涼州軍各將領,他是一個都沒有調,只調動校尉以下的基層軍官。
為了彌補這些將士,自從抵達秦州開始,他就想盡一切辦法,給這些涼州軍士兵弄吃的,喝的,有條件的時候,讓他們吃點肉,在拿下烏海以後,李賢更是直接給全軍賞賜頒發重賞,這些賞賜,讓李賢迅速贏得了軍心。
涼州軍的將士們現在都相信李賢言出必行,有功必賞,受傷了陣亡了,撫卹金一分都不會少,這些都是看得著的好處,他們自然不願意讓李賢冒險,戰場上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出現,萬一李賢死了,大家都沒有指望了。
李賢想到這裡,又想到薛仁貴那邊也確實需要鼓舞士氣,算算時間,李善率領的輜重部隊已經抵達鄯州境內,距離大非嶺很近了,這支輜重補給部隊可沒有隨軍保護,這也需要薛仁貴出兵配合接應。
李賢在劉松以及三百餘騎兵的保護下,一路直撲大非嶺唐軍大營,然而,剛剛來到營外莫約四五里的距離,卻明顯感覺到不對勁。
“大王,不對勁!”
劉松望著遠處燈火通明的唐軍大營,皺起眉頭道:“全營沒有任何警戒,薛大將軍也是百戰悍將,怎麼可能犯如此低階的錯誤?就連吐蕃人也不趁機攻營,這太怪了!”
韋高傑道:“大王,卑職過去看看!”
大非嶺大營內,中軍大帳外,唐軍上下正在整頓行裝,薛訥從前走到後,大聲喝令道:“妄語喧譁者斬……擅自舉火者斬……私自離隊者斬……!”
唐軍士兵們默默地打理著行裝,餵食著馬匹。
郭待封望著薛訥道:“瞞得過吐蕃人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