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雍王府,書房內。
李善望著李治賜李賢的那幅字,抑揚頓挫地道:“雲之集也,而後霖生,潤之四海,澤被蒼生。”
李善作為崇賢館直學士,自然是認識李治的字,李治喜歡飛白體。
他忽然瞪大眼睛:“大王,這是陛下的墨寶?”
“然也!”
李善激動地道:“陛下墨寶可不多見!”
李治書法還是不錯的,可問題是,他被打擊到自信了,他自認為自己的字只能勉強算是尚可,沒有辦法,他可是跟著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褚遂良學習過。
儘管李治的書法超過大部分人,可這大部分人裡不包括,虞世南、薛稷、歐陽詢、褚遂良、閻立德等人,與他們這些人相比,自然是差點火候,這也造成了李治非常不自信。除了公文以外,他很少賜字。
李賢這幅字是李治目前為止,唯一一幅賜字。
李善道:“據善所知,東宮太子那裡也沒有陛下的墨寶!”
李賢淡淡地笑道:“一幅字而已!”
“字與字是不一樣的!”
李善看著這幅,內心裡非常激動。
李弘已經貴為太子,這個太子目前看,東宮之位是穩的。可問題是,李善從李賢兩歲開始,就成了洛王府的參軍,身上早已打上了李賢的標籤。
李善也知道,李治對李賢的寵愛,已經超過了父親對兒子的寵愛。
揣摩上意是每個官員必備的技能,如果磋磨對了,就能做對事,升官發財。如果揣摩錯了,那就要被收拾。
就像當初李善與周國公賀蘭敏之走得近一樣,果然,在周國公賀蘭敏之出事,李善也被髮配到姚州。
李善望著李治的十六個字,觀摩了足足一刻鐘,嘴裡連連稱讚。
許多錢站在門口道:“大王,匾額已經做好了!”
“拿過來看看!”
許多錢擺擺手,讓人抬著匾額進來。
只見這是藍底鎏金的集雲社三個字。
李治雖然只賜了李賢十六個字,拓印出集雲二字並不算難,難的就是把社字也拓印出來,好在李賢府上有不少李治書信,這些信大都是督促李賢學習,還有部分則是李賢原主就學業問題請教李治的問題,李治給予的回答。
這也是李賢原主李治父子之間維持關係的橋樑,李治平時雖然很忙,還是非常在意李賢的學習的,這個情況與天下大部分父母都一樣。
“集雲社?”
李善躬身道:“大王為何要經商?”
李賢道“本王為何不能經意?”
“大王怎麼能經商呢,這可是捨本逐末啊!”
李善出身官宦世家,對於商業這種賤業非常鄙視。
李賢淡淡地笑道:“對本王而言,何為本?何為末?”
李善微微一愣:“難道不應在王府內建文學館,廣納天下英才嗎?”
李賢道:“本王若是賢德之名名揚天下,太子殿下還能睡得著?”
李善恍然大悟道:“大王若是在自汙?”
“其實也算不得自汙!”
李賢認真地道:“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本王欲在雍王府置將造坊,專職負責改良器械,置農牧坊,專司負責培育良種,成立集雲社,負責經營商號、貨棧!”
李善聽到李賢的話,心中更是激動。
現在李賢這是要在雍王府成立一個小六部,也代表著李賢嘴裡說著無意東宮那個位置,其實還是有想法的。
如果李賢真沒有野心,李善也會混日子,或者是找機會調出雍王府,沒有野心的主公,他們這些清流是不會效忠的。
李善躬身道:“門下向大王舉薦一位賢才,負責將造坊事宜!”
“何人可勝任將造坊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