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殿外,李賢正在靜靜地等著武則天的召見。
他接到聖旨以後,根本就沒有敢停留,直接馬上備車進宮,本來他想求見李治,可李治居然不在宮中,無奈之下,李賢只好求見武則天。
不過,武則天很忙,哪怕李賢過來求見,她也是先處理公務,讓李賢在外面等著。
就在李賢等候召見的時候,李令月抱著狐狸走了過來:“六兄!”
“令月!”
李賢笑道:“你來了!”
李令月望著李賢,一臉認真地道:“六兄,你到底闖了多大禍?”
“我沒闖禍!”
李賢還真不知道給李令月這個小屁孩子怎麼解釋,李治下旨,改封雍王、遷右衛大將軍,遙領涼州大都督,這其實都不重要,哪怕是食邑增加一千戶,也不算什麼。
問題的關鍵是,聖旨的最後幾個字:“可同參大政!”
這就是事實上的真宰相,唐朝雖然以三省長官為宰相,但是常用其他官員另加官銜為宰相,如太宗時,杜淹以吏部尚書參議朝政,魏徵以秘書監參預朝政,其後或曰“參議得失”,‘參知政事’之類,其名非一,皆宰相職也。
後來名目就更多了,如同三品,同平章,同中書門下,還有參知政事,當然,也包括同參大政。
宰相的職權太重,皇子不可能擔任這個職務,他可不敢接受。
而且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只有一個,以皇子之尊,成為宰相的人,就是南朝劉宋劉子鸞,他五歲的時候為司徒,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八歲時又加為中書令,相當於是宰相的官職。
在李賢看來,這簡直就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李賢坐不住了。
李令月淡淡地笑道:“阿孃很忙,沒空理你,你要是請我吃荷葉雞,我給你出一個妙計!”
聽著李令月的話,李賢愣在當場。
“你也別把我當三歲小孩子,我都五歲了!”
李令月一臉嚴肅地道:“六兄,我說話算話!”
李賢望著立政殿方向,自然明白李令月就是武則天的傳話筒,李令月的聲音就是武則天的意思。
李賢笑道:“令月,這沒問題,今天我請你吃好東西,不過,你要幫我一個忙!”
“什麼忙!”
“進去問問阿孃,我想給阿孃請個安,看看方不方便!”
李令月笑道:“你等著!”
李賢非常困惑,在李賢本尊的記憶中,武則天的形象非常模糊,他們母子似乎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面了,即使見面也是驚鴻一瞥,匆匆而過。
上一次在太極殿內,武則天臉戴著面紗,又在珠簾之後,根本看不清長相,隱隱約約感覺她的目光非常犀利。
李賢兩世為人,也是想見見武女兵到底是什麼樣。
立政殿內,武則天此時並沒有處理什麼公務,而是透過窗戶,靜靜地觀察著外面的李賢。
武則天雖然在外面非常風光,可她自己其實是一個苦命的女人,她的一生充滿了悲劇,這場悲劇的締造者,不是別人,正是大唐開國皇帝李淵。
李淵在造反之前,對弘農楊氏百般拉攏,只是非常可惜,作為天下名望的弘農楊氏根本就看不上李淵。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弘農楊氏是隋朝皇族,一個王朝滅亡,皇族下場最慘。
哪怕李淵坐擁關中,建立大唐,作為楊氏的當家人物的楊恭仁依舊不買賬,直到他被生擒後,這才不得不投降李唐。
李淵以皇帝身份向弘農楊氏求親,結果卻被拒絕了。在好基友裴寂的逼迫下,弘農楊氏不得不嫁了一個旁支侄女,也就是後來的李元吉的王妃楊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