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武則天

第456章 改革新設三部

薛仁貴第一個出列,這位老帥激動得鬍鬚顫抖:“此路若成,安西無憂矣!老臣願親督河西段築路事宜!”

“陛下高瞻遠矚!”

劉仁軌緊隨其後,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此路貫通,實乃破千年困局之良方!然工程浩大,耗資甚巨,非傾舉國之力不可為!需有周密規劃,穩妥推行!”

當然,也有疑慮之聲。戶部尚書裴炎面露難色:“陛下,此路綿延萬里,所經地形複雜,高山、大河、戈壁、荒漠無數!開山架橋,鋪設鐵軌,所費錢糧人力,恐是天文數字!七十萬貫僅造一車,萬里之路,恐需……萬萬貫之資!國庫恐難支撐啊!”

工部尚書也憂心忡忡:“陛下,此等工程,亙古未有!技術難關重重,鐵軌、枕木、路基要求極高,如何確保千里之路基穩固如一?遇山開隧,遇水架橋,其中艱險,難以想象!更需無數精於格物、工程之人才……”

面對質疑,李賢早有準備,他臉上露出一絲掌控全域性的自信笑容:“諸卿所慮,皆在情理。然,朕非空談!錢糧之事,朕自有籌措之道!”

李賢目光掃過殿中:“銀元通行天下,幣制一統,金融血脈暢通,國庫歲入必將穩步增長,集雲社’工坊體系日臻成熟,利潤豐厚,可為築路提供持續資金支援!更可效仿‘鹽務特許’、‘飛錢’之策,發行‘鐵路建設債’,許以商賈、富民認購,以未來鐵路運營之利償付!集天下之財,辦天下之工!”

“至於技術、人才!”

李賢聲音鏗鏘:“武器監已成功造出蒸汽機,證明蒸汽機車可行!築路技術,可集中工部、將作監、格物院所有精英,並招募天下能工巧匠,成立專門之鐵道營造司!朕將親自主持,制定統一之技術標準、施工規範!遇山開山,遇水架橋!我大唐工匠,能築起巍巍長安城,能開鑿千里大運河,區區鐵路,何足道哉?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偉業!朕相信,大唐工匠之智慧與毅力,定能克服萬難!”

他環視群臣,目光如炬:“此路,朕意已決!非修不可!縱有千難萬險,亦當一往無前!此乃大唐國運所繫,不容置疑!”

李賢的決心與清晰的規劃,如同定海神針,壓下了大部分疑慮。

殿中群臣,無論是激進的改革派還是謹慎的務實派,都被這宏大的藍圖所震撼,心中燃起了參與創造歷史的豪情。

“陛下聖明!臣等願效死力!”

山呼海嘯般的回應,響徹甘露殿。

鐵路戰略既定,李賢深知,如此龐大的系統工程和隨之而來的社會經濟鉅變,絕非舊有的三省六部制所能有效駕馭。

舊有的行政架構,在應對這種劃時代的變革時,顯得臃腫、低效、職責不清。他需要更專業、更高效、更能適應新經濟形態的中樞機構。

數日後,一道震動朝野、影響深遠的聖旨頒行天下:“朕膺昊天之眷命,承列祖之鴻圖,勵精圖治,思臻上理。茲為順應時勢,鼎新革故,強化國本,特於三省六部之外,新設三部,專司其職,以應國家發展之亟需:

一、鐵道部:掌全國鐵路之規劃、勘測、營造、運營、管理及維護。統籌鐵路技術標準制定、機車車輛製造與排程。管理鐵路沿線土地徵用、站點設定及附屬設施建設。專設鐵道營造司、機車製造司’、運營排程司等直屬機構。首任尚書,由工部尚書,或精通工程營造者兼任,副職由格物院大匠及精通算學、管理之幹才充任。

二、商務部:掌全國工商百業之促進、規範、監督與管理。統籌國內外貿易之政策制定、市場開拓、商路維護(含海陸)。管理‘集雲社’等官督商辦之大型經濟體,引導民間資本有序發展。負責新興工礦產業之規劃、扶持與監管。首任尚書,由戶部侍郎(精通錢糧商貿者)擢升,副職由江南大商代表(如沈煥,授以官職)及精通經濟律法之人才充任。

三、稅務部:掌全國賦稅之統一徵收、稽查、審計與管理。制定並完善適應新經濟形態(工坊、鐵路、商貿)之稅法稅則。建立覆蓋全國、高效廉潔之稅收徵管網路,推行‘銀元’完稅,嚴厲打擊偷稅漏稅、走私等不法行為,確保國庫充盈。首任尚書,由原戶部尚書裴炎老成持重、精通錢穀者轉任,副職由精通算學、審計及擁有地方稅收經驗之幹吏充任。

此三部,品秩同六部,直接對朕負責!三部主官,入政事堂議事!原戶部、工部、刑部(涉商律、稅律)相關職司,依新制劃轉調整!各部需於三月內釐清權責,制定章程,遴選幹員,即刻運轉!欽此!”

這道聖旨,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三塊巨石,激起的浪濤席捲了整個帝國官場!

破天荒的架構革新:三省六部制秦漢三公九卿襲襲,自隋唐確立,沿用一百年,早已根深蒂固。

李賢此舉,直接在其外另立三部,且品秩相同,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是對中樞權力結構的巨大調整!意味著皇帝將最重要的經濟命脈鐵路、工商、財稅從舊有體系中剝離出來,置於自己的直接掌控之下,大大強化了皇權對經濟領域的控制力。

專業化分工的體現:鐵道部專司鐵路,商務部統管工商,稅務部聚焦財稅,職責清晰,目標明確,避免了舊有六部(尤其是戶部、工部)職權交叉、相互推諉的弊端。

這是對帝國行政管理體系的一次現代化、專業化改造。同時,這是吸納新血的訊號:商務部副職由江南大商沈煥(授官)擔任,釋放出強烈的訊號,朝廷將大力扶持工商業,商賈的地位將得到實質性提升!

格物院大匠進入鐵道部高層,則標誌著技術官僚將在國家重大工程中佔據重要話語權!這是對傳統“士農工商”等級秩序的又一次重大沖擊。

觸及根本的利益調整,稅務部的設立,目標直指建立統一、高效、覆蓋全國的稅收體系,尤其是針對新興的工坊經濟和未來的鐵路經濟徵稅。這必然觸及地方豪強、世家大族以及舊有稅吏階層的巨大利益,阻力可想而知。

朝野震動,議論紛紜。守舊派哀嘆“祖宗之法不可變”,擔憂新設機構權力過大,導致冗官冗費。

務實派則看到了變革的必要性和皇帝破釜沉舟的決心。而嗅覺敏銳的商賈階層,則因沈煥的入仕和商務部的設立而歡欣鼓舞,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李賢對此早有預料。在聖旨頒佈的次日,他便在武德殿單獨召見了即將履新的三位尚書以及狄仁傑、劉仁軌等核心重臣。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