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化身妖女後,我無敵了!

第50章 任務結束

農官亦是官,按大楚法律,下品級官員冒犯,也需按律治罪。

若是開墾荒田眾多,則可加授一定的品級,依多寡和當地開墾難度而定,由當地高品農官裁定,後呈送天子觀之。

所開墾荒田,朝廷以銀錢收購。

若是對農事有大貢獻,例如提高作物產量,研究出高產種子,提出防治良策,或是有大德等。

據貢獻而定,最高可授從一品與一品,位同公卿,入京城,司天下農事。

不過從一品和一品,這兩個品級的農官,無論何時必須有一名是耕種出身的農戶擔任。

其餘工官,醫官等亦是如此。

當然,亦可轉戶,若是父親是農戶,兒子想學工學,或者醫學等,皆是自由,並無限制。

行醫十年,從工十年,皆會授從九品官身,醫官,在醫學領域有重大貢獻,或是有大德。

從工者,在工學領域有重大貢獻,或是有大德,皆視貢獻加授官身。

雖然這些低階品級的這類官員,大都沒有實權,也沒有官衙,也沒有下屬官吏,僅僅只是一個身份的象徵,和有了一份年老後的俸祿保障。

但恰恰是這身份的象徵最是極為重要,象徵著,即便是農戶,即便是工匠,每種職業,皆可以在各自的領域上升,而非一定要讀書才能當官。

而有了官身,更意味著有了參政的權力,可以上奏,解決了歷代以來只有讀書人才能參議國政,一家獨大,欺壓各民之事。

即便是耕地,也能耕進長安城,與天子共治國。

從一定程度上,也大大避免了官吏欺壓百姓,貪汙腐敗的事情發生。

商戶,則可自籌錢財,向朝廷申請興業,所辦產業,其所屬皆歸朝廷,其在期間可領一份工錢,若是破產,商人自負之,若是置辦的好。

取每年給朝廷增收多少錢銀,和予國經濟發展之利,再加以評判其德行,來授官身。

自此法實行之後,所有已有的產業,都要陸續收歸朝廷,任何人往後不得私自置辦產業,只能向朝廷申請。

宣明二十六年,因國土遼闊,先後新增龍武軍15萬人,神武軍15萬人,威武軍15萬人,驍武軍15萬人。

新建南洋水師20萬人,天竺水師30萬人,北海水師10萬餘人。

宣明三十一年,大楚國制愈發完善,解決了大量改革期間存在的制度問題,國力日新月異。

宣明三十三年,發現兩處新大陸,朝廷遣兵逐漸佔之。

宣明四十五年,因大楚發展迅速,糧食產量年年提高,又有天竺,吐蕃等地,大量降民上繳糧食。

再加上工業的迅速發展,利用工具之利,原本一個農戶能耕的田,翻了好幾倍。

糧食多的吃不完,人口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再加上興辦學堂,百姓識字率越來越高。

大量農戶不願意再十年如一日的種田,雖然日子安逸,可生在宣明年間的新生兒,如今長大了,總覺得這樣的日子少了點什麼。

於是大量人口,開始往南洋,天竺,吐蕃,草原,新大陸等地移民。

朝廷自然給出政策,楚民過去,可以充當管理官吏,管理原當地降民,伐林開道,建設城鎮等等。

宣明四十八年,大楚水師以堅船利炮轟開西邊諸國國門,諸國皆臣服,國王,教皇等各國君主每年皆奔赴帕米爾高原,乘坐火車,前往長安朝貢,覲見天下共主,同時每年上繳大量金銀糧食。

各國往後每代繼位人,皆需要得到天子冊封,方可繼位。

宣明五十二年,天下富足,萬民樂業,日子都富起來了,大楚老百姓自然就想玩點花的,比如,陪葬。

當然,在大楚,這種制度早就消失了數百年了,如今天下更是早已經沒有了奴僕,人人富足,又有誰會賣兒賣女,朝廷也不允許。

不過楚國沒了,外邦自然有,不少百姓家中長輩去世之後,都喜歡偷偷從西邊,買兩個煤炭一樣的奴隸回來陪葬,以此體現孝心。

特別是天竺那邊離得近,更便宜,此風更甚。

甚至對顏色正不正都有了講究,還起了攀比之心,你家陪葬兩個,我家就要陪葬四個,他家就要陪葬八個,還有更甚者揚言要陪葬三十六個,七十二個......

宣明五十八年,皇后楊怡崩逝,天下悲痛,諡:文昭高皇后。

天子與皇后一生伉儷情深,後宮僅有皇后一人,雖然二人未曾誕下一子一女。

宣明六十一年,在位了六十餘年的宣明皇帝,崩逝,享年九十。

廟號:太祖,諡:高皇帝。

天下震動,萬民慟哭,家家自發披麻戴孝。

太子繼位,次年,取: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之意,新帝改元盛德........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