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獵:從環境生物到古龍之王

第143章 光合

一隻只雷狼龍從森林深處緩緩走出,作為典型的群居動物,它們和呂行前世認知中的狼群一樣,具備強烈的族群觀念。

朱佩娘被那一雙雙散發著綠光的眼睛緊緊盯上,即便以它的強悍,也不禁感到一絲緊張。龐大的身軀一點點地低伏下去,混身肌肉緊繃,如同拉滿的弓弦,隨時做好調頭逃竄的準備。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它的預料。這些陌生的怪物在靠近到一定距離後,並沒有立刻發動攻擊,反而呈半圓形圍坐在地上,中間留出了一條寬闊的通道。

伴隨著一陣沉重而有力的腳步聲,幽暗的森林中驟然閃爍起明亮的雷光,周圍的雷狼龍開始集體發出呼嘯。一隻巨大的雷狼龍就在這彷彿恭迎般的聲響中,出現在朱佩娘眼前。

這是一隻極其健碩的個體,從頭到尾體長超過20米。渾身深藍色的鱗片上,佈滿了一道道傷口癒合後留下的傷疤,記錄著它往昔經歷的無數爭鬥。體表突起的蓄電殼,歷經歲月的洗禮,呈現出如黃銅般暗沉的金屬色澤。

這隻雷狼龍無論是接近種族極限的強壯體魄,還是在一場場殘酷廝殺中積累的豐富經驗,都無疑表明它是一隻強大的歷戰個體,甚至有可能是從遙遠的舊大陸,歷經千難萬險,遠渡重洋而來。

憑藉著身體上的絕對優勢,這隻雷狼龍居高臨下地打量著朱佩娘,目光依次從它頭頂巨大的犄角、閃爍著金屬光澤的鱗片,以及厚實的蓄電殼上掠過,眼中不禁閃現出濃濃的驚豔之色。

但僅僅這些,還不足以讓它輕易退讓。下一刻,這隻歷戰雷狼龍從嘴裡發出一聲低沉的吼叫,聲音中既像是某種邀請,又隱隱帶著一種挑釁的意味。

朱佩娘並未理會這隻雷狼龍,而是謹慎地觀察著四周的動靜,時刻準備著一旦情況不妙,便立即抽身撤退。它雖然脾氣暴躁,但並不意味著頭腦簡單。如此眾多的怪物將自己團團圍住,一旦陷入纏鬥,那可就插翅難飛了。

倒不如回去把老大找來,到時候就算這些雷狼龍數量再多,也無需懼怕。

就在朱佩娘眼珠子滴溜溜亂轉,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時,對面的歷戰雷狼龍卻是一臉的困惑。這傢伙難道不是來挑戰自己的嗎?自己都已經回應了,為何它卻毫無反應?

歷戰雷狼龍看了看四周的同族,似乎明白了什麼,嘴裡再次發出一聲吼叫。周圍的雷狼龍聽到吩咐,開始有序地向後退去。

這是怎麼回事?不打了嗎?

朱佩娘滿心疑惑地看向對面。然而,當它再次聽到那略帶挑釁的聲音後,瞬間反應過來,原來這隻雷狼龍是打算與自己單挑。

這傢伙長得不怎麼樣,膽子倒是不小!在同體型的怪物中,朱佩娘還從未怕過誰。當下,它猛地一抖身體,渾身的蓄電殼瞬間張開,如離弦之箭般朝著歷戰雷狼龍衝了上去。

…………

在自然生態的宏大體系中,生物被清晰地劃分為生產者和消費者兩大陣營。生產者無需依賴其他生物,能夠直接利用無機環境中的能量,將無機物巧妙地轉化為自身所需的有機物,各類植物便是這一陣營的典型代表。

而除生產者之外,其他所有需要進食有機物來維持生命的生物,統統被定義為消費者。從微小的昆蟲,到重達幾百噸的龐然大物,它們生存所必需的有機物,無一不是從其他生物身上獲取。

消費者的生存繁衍,高度依賴其他生物的存在。一旦生態鏈中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族群都可能面臨滅絕的危機。

呂行雖然能夠從外界汲取電能,滿足自身部分活動的能量需求,但他自身的成長,同樣離不開各種有機物的支撐,需要定期進食來維繫生存。

然而,隨著一個多月時間的悄然流逝,他終於積攢夠了進化出光合作用的進化點。一旦補上這關鍵的一環,即便置身於毫無生機的荒漠,他也能頑強地生存下去。

隨著現存的所有進化點被消耗,一股熟悉的力量,如潺潺溪流般在呂行體內湧現,開始滲透到他身體的每一處細胞。

他的細胞中逐漸出現一種卟啉類有機化合物,這種物質與葉綠素頗為相似,但其獨特的分子結構,卻賦予了它吸收更廣泛光譜的能力。而且,其中蘊含的更多的酶,能夠有效減少無意義的能量消耗,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當這些特殊物質出現後,呂行的身體開始如飢似渴地吸收空氣中的碳元素。體表原本潔白的毛髮,彷彿被賦予了生命一般,逐漸向外伸展,顏色也越發深沉,最終徹底變成了如墨般的漆黑。

這些毛髮肆意地向上生長,隨著長度的不斷增加,也在逐漸變得更加寬闊。很快,它們就從纖細的毛髮,演變成了如同海帶般的長條狀扁平結構。

得益於電磁懸浮的神奇特性,即使沒有支撐物,這些毛髮也像漂浮在水中的水草,向著四周緩緩擴散開來。沒過多久,便籠罩了方圓上千米的廣闊區域。遠遠望去,恰似一朵盛開的黑色蓮花。

獨特的石墨烯結構,讓這些毛髮不僅纖薄堅韌,更具備極佳的光電傳導能力。表面無數垂直排列的碳奈米管,緊密地構成了細密的奈米陣列,光線一旦進入其中,便會在管道內不斷被折射,其吸收率之高,能達到驚人的99.99%。

以夏日中午時分的太陽為例,每平方米所接收到的陽光能量約為一千瓦左右。而呂行身上這些直徑超過千米的毛髮,其覆蓋面積達到了785000平方米。即便考慮到陽光穿過雲層的損耗以及實際吸收功率的差異,這依然是一個極為恐怖的能量數值。

這朵紮根在古代樹頂端的黑色蓮花,宛如一個貪婪的黑洞,盡情地吞噬著上空充沛的陽光。大量的光能被源源不斷地傳遞迴呂行的體內,隨著他的每一次呼吸,周圍的二氧化碳紛紛向著他匯聚而來,在那些光合細胞的作用下,與水結合,開始源源不斷地產生葡萄糖等有機物。

以呂行前世熟知的玉米為例,在生長活躍期,每平方米每小時大約能夠透過光合作用產生0.5-1克幹物質。而呂行對於陽光的利用率,何止是玉米的10倍。倘若再乘以他那785000平方米的光合面積,理論上來說,每小時可以產生785萬克幹物質,也就是78.5噸。

當然,受制於各種現實因素的影響,他透過光合作用在體內實際合成的有機物,肯定無法達到這個誇張的理論數值。然而即便如此,實際產生的有機物數量,也遠遠超過了他自身的需求。

張開身上的光合板僅僅幾分鐘,呂行便感覺到身體傳來一股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大量超出身體需求的營養物質,被合成糖霜,從他背後的腺體中緩緩分泌出來,看上去宛如蓮花中結出的一粒粒晶瑩蓮子。

與此同時,作為合成有機物必不可少的三大元素——陽光、二氧化碳和水,其中前兩者憑藉呂行自身的能力,都能夠從外界源源不斷地獲取。然而,最後的水分,卻依然只能透過進食來攝取。

這使得呂行在不斷合成有機物的同時,很快就感到口渴難耐。無奈之下,他只能暫且淺嘗輒止,關閉了背後展開的光合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