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崇禎太不穩健了

第76章 九邊烽煙起

“殿下,臣冤枉,冤枉啊~”朱至澍雙膝跪行,嚎啕叫喊,眼淚鼻涕糊在一起。

太子嫌棄地後退了兩步,左右親衛立刻上前擋住了前蜀王。

朱至澍停下,叫道:“殿下,臣真是冤枉啊,全是範景文那廝構陷,臣無辜啊。”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朱慈烺淡漠地說道:“爾等宗室子,自當匡扶社稷,國朝風雨飄搖,福王之鑑不遠,爾依舊貪鄙吝嗇,被削王爵豈非罪有應得?”

“安境保民,朝廷之責,與我無干啊,且朝廷許秦王等軍政大權,而依舊對蜀藩防備如賊,蜀藩憑什麼出錢出力?”朱至澍叫道。

蠢貨。

朱慈烺嫌棄地看了他一眼,轉身離開,道:“擬詔,朱至澍詛咒皇太子,削其王爵,其直系子孫皆貶為庶民,勒令改姓。”

朱至澍急怒交加,追著太子叫道:“我乃太祖血脈,你不能這樣對我!”

沒人搭理他。

出了宗人府,朱以海迎面而來。

“殿下,臣聽聞蜀王……”

“已經削爵黜民。”朱慈烺打斷了他。

朱以海一驚,道:“殿下,朱至澍只是一時口不擇言,警戒教育即可,實不必如此啊。”

朱慈烺不耐煩地說道:“你若是想留在京師做大宗正,本宮不是不可以成全你。”

“臣失態,殿下恕罪。”朱以海秒慫。

留在京師做個有名無實的宗正有什麼意思?去濟南作威作福才是追求啊。

籠絡蜀王以平息接受德王財產的輿論壓力?

算了,跟這貨不熟。

太子還沒回到東宮,聖旨已經到了宗人府。

朱至澍不願意接旨,宣旨的行人代賢民可不在乎,徑直讀了後,把聖旨扔了過去。

“不,此乃亂命矯詔,我要見陛下!”朱至澍叫道。

代賢民冷笑著說道:“來人,扒了此獠衣裳,攆出去,再奏告殿下,此獠誹謗之罪!”

朱至澍立刻不敢吭聲了。

詛咒太子而不死是因為有爵位護身,如今只是白身,再口不擇言,不用太子動手,隨便一小吏就能讓他求生不能。

見其默默撿起聖旨,代賢民越發不屑,道:“老實閉嘴,離開宗人府。”

朱至澍一愣,問道:“不要幽禁宗人府?”

“怎麼,還想留在宗人府騙吃騙喝?”代賢民反問一句,又冷聲道:“休想!官府一絲一縷一粥一飯,皆百姓膏血,豈是爾等貪鄙吝嗇之輩可用?”

朱至澍行屍走肉一般出了宗人府,肚子裡傳出咕嘟一聲響。

好餓。

身無分文,衣裳被搶走沒有可典當物,是要餓死的節奏嗎?

朱至澍轉身衝了回去,把宗人府大門砸的砰砰響。

“我要進去,我要幽禁……”

“想的挺好!”代賢民冷笑一聲,提著衣裳從側門離開。

蜀王常服,材質上佳,又不會犯忌諱,典當個十幾二十兩沒問題,就當是宣旨的辛苦費。

東宮裡,太子正準備處理政務。

大部分奏疏由長史司處理,少部分緊要的或者長史司不能決斷的,太子必須親自處理。

還沒喝口茶,就看到了放在最上面的桂王奏疏。

一句話:咱也要軍政大權。

誰還不想作威作福呢?

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萬曆帝第七子,於天啟七年就藩衡州。

衡州位於湘南中心,經濟發達,東接江西,位置相當緊要,若是許桂王軍政大權而其圖謀不軌,危害更甚於寧王造反。

這個時候的大明可沒有王陽明,更沒有平叛的兵力與物力。

授北地諸王軍政大權,是因為要放棄北方,給南方諸王權力,怕是要先來一場七王之亂。

朱慈烺第一時間就要否決,並降旨訓斥,但是想到朱至澍的不服,太子改變了主意。

“改封甘州,授軍政大權。”

朱慈烺批了奏疏,想了下,又取過紙寫到:“朱常洵,非嫡非長,皇子時罔顧長幼倫序,擅爭國本,毫無恭順。

及封,貪鄙成性,斂財無度,朝野無不怨懟,非賢也。

時秦中流賊起,河南大旱蝗,人相食,民間藉藉,猶自閉閣飲醇酒褻美人,不發一帑以濟民,不仁不義。

流寇兵臨城下,情勢危如累卵,臣民請濟糧餉以御,九牛不捨一毛,終至身死國滅,不可謂智。

兄弟君臣,三綱大敗,仁義禮智信,五常不存,豈配為王乎?

詔令,追奪朱常洵王爵並諡號,除福國,福藩所屬皆除宗籍。”

朱慈烺放下筆看了一遍,確認意思基本到位後遞給書記李膺品,道:“修飾一下,明詔發出。”

李膺品接過看了,道:“殿下,此詔發出,再有藩國被破,怕是有親王投賊虜。”

潛逃出去也是削爵除國,若是賊虜給出好待遇,還不如投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