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崇禎太不穩健了

第71章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寧遠

當今朝廷無錢糧,卿能獲得財力物力重建,本宮可允卿便宜行事,即便最終不能牽制建虜,那也要能獲得情報。

此次建虜攻寧遠,國朝無一絲情報,全憑吳三桂查探奏報,若非卿與宣城伯證實,本宮甚至難以確定寧遠是否遭遇攻擊。

當務之急是牽制建虜策應寧遠,中後期聯絡朝鮮查探情報,卿可有把握?”

鄭彩拜下,道:“臣定不負殿下重託,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卿既有把握,當立刻安排。”朱慈烺立刻讓汪偉起草詔書,並授鄭彩東江總兵的官印、官服。

一紙聖旨,一套衣裳,一個印章,甚至都沒佩劍,沒關係,鄭芝龍家資鉅萬,完全可以支援鄭彩重建東江鎮。

搞砸了?

東江已廢,再壞又能壞到那去?反正太子沒出一文錢!但凡有點成果都是賺,這種生意肯定要做。

送走鄭彩,朱慈烺宣佈散會。

諸臣告退,太子依舊在考慮吳三桂的事。

吳三桂不見兔子不撒鷹,太子因吳三桂的態度而不願意加碼,因此只能僵持。

至於鄭彩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太子也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只要頭腦不發昏,就算佔不了大便宜,也不會吃大虧,因為這個時候的鄭芝龍就是東亞的海上巨無霸。

關於寧遠沒想出更多頭緒,朱慈烺放下此事,叫道:“來人,傳禮部右侍郎南居業和魯王子朱以海。”

建虜破兗州,第十代魯王朱以派滿門盡滅,其弟朱以海僥倖生還,按照兄終弟及的理論,朱以海該承襲魯王爵,但是兗州被劫掠一空,無法支援其就藩,因此拖延至今。

本來太子想趁勢削了魯藩的,畢竟藩王的消耗太大,但是削不了。

魯王就一個,但是郡王有很多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無數。

以魯藩為例,第九任魯王朱壽鏞長子次子早夭,嫡三子朱以派繼承王爵,若是不出變故,其餘三子朱以洐、朱以江、朱以海皆封郡王,郡王之嫡長子繼承王爵,其餘諸子封鎮國將軍,以此類推,至奉國中尉不再降等。

將軍中尉們才是消耗的大頭。

朱常浩是第一代瑞王,封藩未久,支系未開,說削就削了,魯王傳承至今,支系龐大,隨便削藩,就是逼這些人造反。

嗯,一堆爛人不一定造得大反,卻可以破壞地方穩定,不得不慎重一些。

另外就是王永吉奏報朱以派上吊殉國,朱以海藏身死人堆裡活命,讓魯王一系得了忠貞之名,不好隨便削藩。

就在太子後悔沒調查王永吉時,南居業與朱以海來了。

禮畢,朱慈烺說道:“建虜遠遁,山東大體安定,當重設魯王……”

沒等太子說完,朱以海大禮拜下,道:“謝殿下隆恩。”

“朝廷沒錢。”朱慈烺一句話,差點讓朱以海跳了起來。

兗州被劫掠一空,魯王府付之一炬,若是朝廷不給錢,他就藩後只能睡大街。

“所以本宮打算改魯王封地於濟南……”

南居業忍不住打斷道:“殿下,濟南乃德王封地。”

初代德王朱見潾,明英宗朱祁鎮次子,明憲宗朱見深之弟,初封德州,因德州窮困而改濟南,崇禎十二年正月,清兵破濟南,第六代朱由樞及其諸子皆被俘,一年後由其堂弟朱由櫟嗣位。

歷史上甲申之變後,同為藩王,朱由櫟降清,朱以海監國並與唐王爭權。

甲申未至,先讓魯王與德王鬥。

朱慈烺說道:“城破被俘,朱由樞任由建虜帶去塞外,三年始病歿,建虜竟以禮葬之,可見其待虜甚為恭敬。

太祖之後,一地之王,無守國安民之能,乏殉國守節之志,何以為宗室?

主脈危難,旁支視若無睹,藉以此為契機窺視王爵,不忠不義,無孝無悌。

擬詔,削德王爵,除國,德藩諸支,皆貶為庶民,其府邸、田莊、財貨,皆沒收。

授朱以海魯王爵,接管德藩財產,並許募兵練軍,兼管山東軍政!”

“臣叩謝殿下隆恩!”朱以海興奮地拜謝,全不顧德藩會畫圈圈詛咒他。

詛咒太子是大不敬,必死無疑,詛咒魯王問題不大,而且按照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朱以海就該承受德藩的小圈圈。

朱慈烺扶起朱以海,道:“山東殘破,王叔就藩後當努力恢復經濟,與民休息,並且要練精兵,若是寧遠有失,說不得要王叔出兵支援。”

“臣定不負殿下信重。”朱以海興致高昂。

成都城裡,聽完聖旨內容,瑞王朱常浩愣在了原地。

削藩?不,這是除藩!

回過神來的朱常浩跳起來叫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我要入京面聖陳情!”

“隨意,反正你如今是平民之身,只要有路引,天下大可去得。”範景文冷笑著說道。

“狗官,必然是你欺騙皇帝,搬弄是非!”嚎叫中,朱常浩就要去打範景文。

自然不可能得手。

左右親兵上前按住,範景文說道:“天子許你軍政大權,即便難以插手政務,募兵自守總該無礙,你是怎麼做的?

今日除藩,實乃咎由自取!

來人,通傳四川上下,有膽敢給朱常浩路引者,本官絕不善罷甘休!”

…………

感謝書友“20240603015842207”的打賞。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