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崇禎太不穩健了

第73章 兩個盲瞽玩猜猜看

只能說,情報不對,再好的計劃都是一廂情願,就跟明國沒想到建虜即將大舉南下一樣。

當然,以皇太極的老謀深算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若是明帝真不出來,那也有備用計劃。

兵分三路,總有一路能讓明帝動心。

此時,西方的歸化城裡,徵明西路將軍貝子愛新覺羅·碩託與侄子穎親王愛新覺羅·阿達禮,議政大臣兼內大臣三等梅勒章京副將鈕祜祿·伊爾登等人正在校閱大軍。

建虜起兵後以旗為軍政制度基礎,平定草原後,將各部改編為旗,為與蒙古八旗區分,一般稱這些部落旗稱為外旗。

為了攻打明國,皇太極令各外旗出兵南下山西。

本來打算湊個五萬軍,沒想到聽說能夠南下打草谷,各部蜂擁而至,如今已聚集了十萬人馬。

如此多兵馬,簡直要命。

“歸化城外的草皮都被啃光了,再不發兵,只能遣散各部。”阿達禮說道。

“皇上令我等攻打山西,以牽制吸引明國大軍,若是任憑各部散去,罪責難逃。”碩託頭搖的如同撥浪鼓。

他本來已經受封貝勒,天聰三年(崇禎二年)隨皇太極入塞攻明,翌年因棄守永平等四城之罪被削爵,後積攢功勞再封固山貝子。

再犯錯,這輩子都不可能再得爵位。

“將軍,諸軍已經無法等待,當先發兵,同時飛報皇上。”伊爾登說道。

“飛報皇上乃應有之義,擅自出兵只怕壞了大局。”碩託還是猶豫。

“叔父,兩害相權取其輕。”阿達禮說道:“與其等糧盡而散,不如主動出擊。”

伊爾登說道:“或許可令各部分散襲擊明國山西陝西各處,從河套至大同,只要夠多夠密,明帝就會以為乃是常規寇邊,而不會暴露中路軍意圖。”

西路軍只是偏師,負責攻略山西,目的是牽制明軍、為中路主力籌集糧草,若是進展順利,也可以徹底佔據山西並圖謀陝西。

若是提前出兵,明國一看建虜兩路齊出,肯定要考慮建虜是不是傾力而來要行滅國之戰,到時候肯定加強中路防備,這就失去了出其不意的戰略意圖。

而中路軍十五萬人馬同樣兵分兩路,東路尋明軍防備薄弱處入關,西路走宣府,就是範氏商號所在的張家口。

此時,張家口堡城守備府裡,範永鬥摘下可斗笠。

“你好大的膽子,不怕本將拿你去請賞嗎?”守備將軍楊培林把桌子拍的砰砰響。

範永鬥笑道:“將軍乃是重情重義之人,如何能為區區賞金出賣故友。”

要不是怕他告密,不要說出賣,就是殺害也不會猶豫。

楊培林微微一笑,道:“知我者,範兄也!不知道兄弟冒險前來,所為何事?”

範永鬥不答反問,道:“守備大好頭顱將落,知否?”

楊培林臉色一變,問道:“範氏有出去關賬冊落入朝廷手中了?”

“晉商近乎被一網打盡,不只我範氏,各家都有賬冊被繳獲,以將軍與我等牽連,必然難逃,若想求活,只能投……”範永鬥指了指東北方向,笑著看向了楊培林。

投建虜?

楊培林猶豫。

包庇走私論罪當誅,然而韃虜剛剛被幹掉八萬,若是大明振奮,一舉滅了建虜呢?

範永鬥說道:“若是守備舉城來投,大清皇帝許以宣府總兵職,並授世爵。

守備當知三順王,其投入大清至今,地位尊崇,將軍之勇不遜三順王,未必就不能封王。

且宣大沿線三千里,大多與我等有關係,將軍遲疑不決,只是把機會讓給旁人。”

誘惑。

楊培林感覺心跳在加速。

明知商旅走私違禁品出關而依舊收過路費後放行的存在,沒必要講忠義,只要誘之以利即可。

良久,楊培林克制住了心動,道:“茲事體大,須得妥善安排,兄弟你是留在城裡等訊息還是?”

範永鬥說道:“小弟還要拜訪其他故舊,留一僕從在此等候訊息。”

夜長夢多,假如楊培林忽然想不開拿他去贖罪呢?溜之大吉,留一個無關緊要的僕從即可。

範永鬥離開堡城一個時辰後,一騎飛奔至守備府前。

“皇太子大元帥詔諭:盡赦沿邊各將兵縱容、包庇、參與販賣違禁之罪,即日起,各兵將當謹守邊牆,若有策反、刺探傳遞軍情等細作,盡皆解遞京師,查實後擢三級。”

剛剛錯過一個億!

楊培林後悔的直拍大腿。

若是早一點接到詔書,守備變參將,妥妥滴高階軍官。

沒想過太子騙人。

太子不會騙人。

倒不是騙人是小狗,而是九邊之軍兵將官基本都參與進了走私中,在沒有足夠的軍隊替換舊有守軍之前,只能赦免其罪。

因為是公開的詔令,正在奔走的範永鬥很快收到了訊息。

“明國小兒,竟敢壞我好事!”範永鬥恨恨地說道:“回京,奏請皇上發大軍南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