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崇禎太不穩健了

第91章 左良玉投賊(求首訂)

篤篤篤~

陳名夏開啟房門,見是楊廷鑑,連忙邀請其進來。

“不了。”楊廷鑑遞過一個箱子,道:“勞煩百史幫忙將這些書帶回去。”

“冰如兄不走?”冒襄走出來問道。

楊廷鑑說道:“我要留在東宮。”

冒襄說道:“以冰如兄之才,進士手到擒來,豈不比舉人出仕強?”

“吾意已決,不必多勸。”覺得自己的口氣有些疏遠,楊廷鑑緩了口氣,繼續說道:“陛下有霸王之勇,然治政能力一般,兩位賢弟有大才,當盡心輔佐。”

“冰如兄放心,小弟一定盡心竭力。”陳名夏將胸口拍的砰砰響。

楊廷鑑沒有多說,放下書箱後,拱手行禮後,轉身離開。

見其遠去,冒襄不忿地說道:“他留下,倒顯得我等貪生怕死了。”

陳名夏沉默。

太子未走而臣先走,可為大不忠,一輩子洗不脫的汙點,但留下吧……沒這個勇氣。

皇帝南下,不只帶走了京中精銳,還有大批賢良能臣,京師空虛,地方也失去了有效管理。

孤城難守,亙古不變的道理。

雖然太子在調兵加強運河沿線防守,但是緩不濟急,等各地兵就位,說不定運河一驚斷了,到時候糧食運不過來,援兵來了說不定又是一個松錦之戰。

好吧,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怯懦。

如果非要找安慰,那就是京師官民都在跑路。

兩人收拾了行李,駕著一輛車,順著人流緩緩往城外走去。

“去碼頭,每人領取一升糧食,到了通州還有。”

“沿著運河走,各城都準備了糧食。”

“儘量放棄重物,加快速度,不要停留。”

“把孩子看好,實在走不動了,就近入城,等待朝廷統一安排。”

一隊隊軍兵不斷呼喝著,為百姓指引方向。

“一人一升糧食,足夠抵達通州,而且此舉大概能統計出南下百姓數量。不得不說,殿下實乃睿智天成。”譚貞良讚歎道。

“確實如此。”旁邊的石嶐點頭附和道:“百姓沿運河而走,多活五成不在話下。”

他兩個都是本科舉人,響應太子號召進了東宮。

在最初的慌亂後,太子著手組織百姓有序南下。

如今的北方遍地蒿草,不但找不到糧食,甚至水源都沒有,城池之外,偶爾的人煙大機率是盜賊。

盜賊也是要吃飯的,沒有糧食吃什麼?

肉糜!

若是迷路,說不定走著走著就撞進了建虜懷裡,那必定是有死無生,加上要防止建虜圍捕百姓用於攻城,因此太子安排一部分屬官組織百姓撤離。

官道上人流如織,河面上大小船隻首尾相接,盡皆往東而去。

就在京師官民忙著南下時,南京城裡,朱由檢正在孝陵祭拜太祖。

各項流程走完,朱由檢臨時加了一項,磕頭。

五體投地,嘴裡嘀嘀咕咕。

“不肖十世孫檢誠祈太祖:檢不肖,繼位十六年,國事日漸式微,國祚幾近斷絕,幸得太祖庇佑,有十一世孫太子烺。

太子烺天生睿智,純孝仁厚,人心洞悉,世事練達,實乃千古罕見之君。

棄守北方,實乃不肖檢無能,太子烺不得不出此下策,罪在檢,勿怪烺,祈禱太祖保佑太子烺萬事順遂,無兇無災……”

黃得功過來,見皇帝誠心祈拜,停在了旁邊。

一盞茶功夫後,皇帝再拜,拜完了起身。

黃得功連忙走上前去,拜道:“啟奏陛下,九江急報,左良玉大掠德安,大部正在渡江,前鋒已至廣濟。”

朱由檢勃然大怒,喝道:“好賊子,朕未清算其罪,竟欲投闖賊!”

無令而動本就是大罪,而廣濟位於江北,距離蘄州不遠,而蘄州北部同屬黃州府的麻城等地被李自成佔領著。

左良玉的動作,顯然是要投賊。

朱由檢大喝道:“傳詔,革左良玉職,沿江各部謹守防區……”

“陛下。”南京兵部尚書熊明玉拜道:“左良玉擁眾十萬,其部多悍卒,當以安撫為……”

“爾豈配掌兵部?”朱由檢怒斥道:“前次左良玉以移駐南京為名,要挾爾等送錢糧,彼時爾等無兵,送銀十五萬兩以安撫,朕不予追究。

現朕在南京,有忠臣良將精銳之兵,豈能坐視是驕橫恣行?武將不遵號令,左良玉罪行最重,今又恃賊自重,朕若依舊安撫,天下武將誰聽號令?”

“臣無能,請辭。”熊明玉識趣地摘了官帽。

朱由檢卻越發惱火,道:“遇事只會請辭,國朝養士三百年,便是養了爾等這般的名士?”

諸多文臣面面相覷,想替自己及熊明玉解釋一下又不知道怎麼狡辯。

“德安被掠,知縣罪責難逃,押解南京受審,降熊明玉知德安縣。熊明玉,若是治理不好德安,朕必不輕饒!”朱由檢聲色俱厲地說道。

“謝陛下開恩。”熊明玉拜下。

朱由檢喝道:“吳襄。”

“臣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