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楊衍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楊衍帶頭拜下。
“好,諸卿勇武,朕皆看在眼裡。”朱由檢扶起楊衍,道:“諸卿平身,帶兵上前。”
“謝陛下。”諸兵起身上前。
朱由檢無師自通,挨個拍了拍倖存者,最終走到了韃子屍體前。
老鼠尾巴辮足夠證明身份。
韃子二十三騎,陣斬二十一,俘獲兩個活口,本方陣亡八人,重傷三人,輕傷二。
“押下去審一審軍情。”朱由檢揮手,又道:“餘者屍體懸掛各城門外,激勵士氣。”
“臣遵旨。”李國楨應下。
“俘虜送去詔獄,保證活口。”朱慈烺補充了一句。
朱由檢又道:“傳詔太醫院,仔細診治出戰勇士,戰歿者具名進奏,朕當予厚恤。”
“謝陛下隆恩。”諸勇士替陣亡的同袍謝恩後,又熱切地看向皇帝。
拼死拼活,不就圖個封賞嘛。
朱由檢沉吟片刻,道:“敕封諸卿持械御前,職銜升三級,賞銀百兩,錦緞兩匹,賜鬥牛袍,各封錦衣衛百戶,予鐵券,免一死。”
“臣叩謝陛下隆恩……”
“臣斗膽,請用封賞換臣叔父免罪。”
楊衍的聲音在一干謝恩聲中尤其扎耳。
朱由檢馬上就不開心了。
怎麼滴,朕是昏君,非要這麼打臉?
朱慈烺立刻說道:“楊副總兵叔父何人?”
都司升三級就是副總兵,朱慈烺如此稱呼是把封賞落實,免得壞了其他人的心情。
楊衍沒察覺太子苦心,卻也沒有反駁,道:“臣叔父前都督同知、登州總兵楊御蕃。
十四年,山東巨寇李青山造反作亂,截斷運河,其賊眾為朝廷大軍所破,李青山領殘部潛逃。
臣叔父為早日安定地方計,招降李青山及殘部,因此被彈劾通賊,押解入京,李青山懼而復叛。
臣為證叔父清白,一馬當先,射傷李青山後生擒,押解進京後正法。
陛下明察,臣叔父出於公心而招降,絕非通賊。”
看不出來誰在主導談話?活該你生擒賊首卻沒有撈到功勞。
朱慈烺腹誹一句,道:“傳詔,即刻釋放楊御蕃,令其待詔。”
“臣遵旨。”蔣德璟立刻去傳達。
文官就他一個來了。
“謝陛下隆恩,謝殿下寬宥。”楊衍終於開竅了。
朱由檢反應過來,道:“有功之臣,朕必不令蒙冤。”
“謝陛下。”楊衍再拜。
“平身,此事稍後再說。”朱由檢看向其他人,道:“曉諭全軍,朕明早巡視城防,各兵賞銀二兩,望全軍奮勇,恪盡職守。”
附近軍兵聽到,立刻拜道:“謝陛下賞賜,萬歲萬歲萬萬歲~”
其他地方的守軍聽到,立刻跟著高呼。
不知道原委不要緊,先把皇帝架起來,免得賞銀飛掉。
“諸憲章,帶有功之臣下去休息,明早朝會頒賞。”朱由檢吩咐一句,下城回宮。
累了。
身心俱疲。
戰場新丁,一驚一乍的,又不會分配體力,而崇禎先是發現一筆意外之財,後又射殺建虜,亢奮退散後,疲倦隨之而來。
太子落後幾步,拉著楊衍詢問李青山造反的經過。
崇禎十四年,山東大旱,糧價高漲,李青山代表百姓與糧商談判時發生推搡,把個糧商賬房推倒跌死了,因懼怕官府治罪,聚眾造反。
當時的情況下,李青山只是小角色,哪怕攻破了不少州縣。
我是要詔安的,無視我?
李青山大怒,率眾截斷運河,並抽漕糧三成以為過路費。
捏朝廷的卵子可還行?
以張國維為兵部右侍郎,督淮、徐、臨、通四鎮兵,護漕運,以劉元斌為監軍,領劉澤清、黃得功、周遇吉、楊御蕃等人會剿。
李部當場螺旋昇天,李青山本人走投無路之下接受了楊御蕃招降。
算是實現了詔安的願望。
平亂功薄,非得拿到賊首才算全功,楊御蕃招降李青山,完全是斷人升官發財路。
不合群,吃獨食,不會做人是什麼下場?
諸將官連番彈劾下進了詔獄。
楊衍為了證明楊御蕃清白,窮追猛打,射傷並生擒了李青山。
結果被各路上司搶功,毛都沒撈到不說,人也沒撈出來。
“你叔父已經放了起來,這些事爛在心裡,先去休息吧。”朱慈烺拍了拍他肩膀,翻身上馬追上了皇帝。
沒走多遠,陳演領著一群文官迎面而來。
各個提著兵器,煞有其事的樣子。
“臣護駕來遲,有罪。”陳演拜道。
等你護駕,京城都丟了。
朱慈烺只看看,不說話。
朱由檢也沒力氣多說,丟下一句明早朝會再說後,策馬離開。
“陛下聽臣解釋……”
別掩飾了。
朱慈烺上前,道:“天色將黑,父皇陛下射殺虜賊十餘,亟需休息,有事明早再說不遲。”
“恭送陛下。”陳演見朱由檢離開,連忙對太子說道:“殿下,臣乃是籌備守城物資……”
朱慈烺跳下馬,扶起陳演,道:“閣老辛勞,本宮都是看在眼裡的,父皇陛下勞心勞力,確實是疲憊不堪。
本宮也要審問俘虜,且不與閣老多說,閣老回去後不妨寫篇祝捷奏。”
“臣遵旨。”陳演應下,對太子的和顏悅色很是開心。
皇帝不開心當然有問題,但是有太子兜底,可以糊弄過去。
“行了,回吧。”朱慈烺擺擺手,翻身上馬而去。
脫離了視野,朱慈烺看向曹雲博,道:“去打聽一下,陳閣老到底在作甚麼,要人證,如有物證更好,蒐集後給冼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