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崇禎太不穩健了

第17章 太子這麼好的人

故,本宮欲推行海運,此亦是第二件事。

海上雖然危險,然而不虞建虜賊寇截斷,總能把糧食運來。

只是漕運牽扯眾多,反對者必眾,必須藉助肉餅案,把理由做的無懈可擊,讓反對者無可反對。”

餘應桂說道:“殿下放心,臣必做的無懈可擊。”

朱慈烺說道:“第三件事建立在糧食充裕之上,那就是瘟疫防治。

去年大疫,死者相藉,入冬後方解,然而天氣轉暖,若是不能制止,大疫必起。”

餘應桂想了下,道:“此事或許要吳閣老主持。”

朱慈烺說道:“京師情況惡劣,南方亦不能棄之不顧,畢竟國朝糧餉皆由南方來,因此本宮欲以吳先生南下主持防疫治疫。

京師防疫,由東宮主持,主要由長史居中協調。

長史不必擔憂位低權卑,不論首輔還是百姓,阻礙者必死無葬身之地。”

“殿下,防疫首在錢糧……”

朱慈烺說道:“前日查抄陳演家,得金銀財物五十餘萬兩,肉餅案結束,查抄錢糧不會少於這個數,防疫所需足夠。”

“臣立刻安排。”餘應桂說道。

朱慈烺說道:“昨日有大量士子投書東宮,長史可從中選擇一些,若有故舊,亦可舉薦。

本來打算啟用姜埰熊開元,然周延儒未歸,且陳演下獄,再急切幹掉周延儒,恐生動盪,因而暫緩。”

“謝殿下。”餘應桂應下。

姜熊二人彈劾周延儒被下獄發生不久,餘應桂並不知道,但是能被太子提起……好吧,其實是太子表明自己要搞周延儒的態度。

就不說周延儒誤國誤民,只說其斂財無數就不能放過,還有他的黨羽,加起來只會比陳演多。

多得多。

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於是,剛出監獄的餘應桂立刻投入了工作。

什麼,勸誡太子安分守己?

如此仁厚愛民的太子,如果被逼造反,那肯定是皇帝倒行逆施,太子不得不為。

太子真沒這個想法,繼續看策論。

投書的人很不少,但是本科士子中自覺能中進士的基本都沒來,現職官的話,投書東宮就是背叛皇帝,心動不敢行動,心不動更不會行動,剩下的大多是歪瓜裂棗,想從中挑選人才並不容易。

就在太子苦惱時,譚弘業請見。

“這貨不去整頓兵馬,來東宮作甚?”朱慈烺嘟囔一句,宣。

帶了一個人。

“臣譚弘業(李稼陳)拜見皇太子殿下。”兩人行禮。

朱慈烺問道:“新寧伯有何事?”

“臣聞東宮招募屬官,特來舉薦賢才。”譚弘業指著旁邊的年輕人,道:“此乃李稼陳,十二歲成秀才,然而因為從李贄之學,不得舉。

前年入京,臣聘為家學教師,臣治兵馬司,皆賴其贊畫。”

皇帝勞軍,譚弘業寧願溜號也要把人送來,必然是相信其本事的。

可以懷疑譚弘業的目光,但不能懷疑其討好東宮的熱情。

朱慈烺說道:“新寧伯舉才之功,本宮記著了,只是軍務繁忙,且去忙,本宮與李卿談談。”

“臣告退。”譚弘業識趣地離開。

朱慈烺一個眼神,左右自覺離開。

“臣李稼陳拜見皇太子。”李稼陳行禮。

“免禮。”朱慈烺說道:“李卿既然自薦,想來有良策教本宮?”

“臣不敢言教。”李稼陳說道:“周鑑貪鄙無能,殿下以其為都指揮,其所圖不過控制城中臣民,好後續撈錢。

而錢財來源,不過濫用職權搜刮那些斂財無數的巨蠹,而最好的策略是遷都南京,設卡阻攔京官富商出城。

然五城只得一城,且殿下日理萬機,難以監督,以周鑑之能,難免行差踏錯。

臣不肖,自請巡城御史,監督周氏兄弟五人,以助殿下大計。”

“卿果然智慧。”朱慈烺滿意地笑了。

五城兵馬司分設五都指揮,各有地盤,頭上還有一個直管老大,那就是巡城御史。

太子疏忽了。

這也不打緊,對太子來說,換個巡城御史不是個事,所以李稼陳敢以秀才身份求巡城御史職。

問題在於,李稼陳看出了太子的計劃,並且直言不諱地說了出來。

“臣願為殿下前驅,萬死不悔。”李稼陳拜下表忠心。

忠心不忠心的不打緊,能用好用就行。

朱慈烺扶起李稼陳,道:“明日朝會結束便有訊息,卿做好準備。

掌控五城兵馬司後,不只是為斂財,也要防治瘟疫,這件事尤其緊要,卿回去後好好思量。”

李稼陳拜道:“臣居無定所,斗膽求殿下賜存身之地。”

“也好。”朱慈烺思考片刻,道:“且先去找長史,助其查辦肉餅案。”

用人不疑,太子當場就給指派任務。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