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有事。”朱慈烺謝邀。
沒必要去搶老爹的風頭。
自己的軍隊才是自己的,嗯,老爹的軍隊最終也是自己的。
諸憲章自然不敢跟太子囉嗦,告退離開,稟報朱由檢。
“當爹的無能,讓稚子操心勞神。”朱由檢自怨自艾地暗歎一聲,隨即打起精神前往各營。
因為情況不急,朱由檢有心情打量左右。
大多數百姓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毫無生氣,街道兩側商鋪大多關閉,開著的除了糧鋪,客人寥寥無幾。
敵情之下,道路不通,百業凋敝,百姓無以為生計,吃不飽穿暖,掙扎求活。
越看越心塞。
朱由檢考慮半晌沒想到解決方法,不由想到:“不知道太子能不能解決百姓困窘。”
太子正在編撰教材。
分三部分,分別為軍法、算學、忠義,軍法主要參考紀效新書,這玩意確實是新手福利,算學就是阿拉伯數字,從加減到方程,忠義當然是宣揚忠義,最終的目的就是人人如岳飛。
正在書寫時,吳甡領著兩個郎中來了,還有大量的藥材。
禮畢,朱慈烺安排兩個郎中去給東宮從屬檢查身體後,拉著吳甡問道:“這兩個不是太醫院出來的吧?”
“殿下,太醫院群英薈萃……”
吳甡看著太子似笑非笑的表情,訕訕閉嘴。
從太醫院的藥方乃是京師十大笑話之一便可見太醫們的水平,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官僚機構嘛,主要還是鑽營的本事,專業能力倒不重要。
“鄔作林和王樸是醫學生,尚未出仕,未染陋習,水平值得信賴。”吳甡正色說道。
“去年各地大疫,屍體枕藉,入冬方消,先生乃是杏林大家,當知防患於未然的道理。
本宮想請先生南下,督促各地防疫治疫事,以備不測。”
朱慈烺考慮了一下,繼續說道:“父皇陛下已經採納本宮諫言,待建虜退走後,御駕親征,不蕩平南方不回……”
吳甡愕然片刻,打斷道:“此事非同小可,殿下三思。
唐末,北方落於胡人之手,契丹、女真、蒙古,歷經四百五十年,仕民皆不以中華為歸屬,因此國朝初有南北榜案。
為收拾人心,成祖北遷,若是陛下再遷回南京……”
“御駕親征。”朱慈烺糾正了一下。
還是要掩飾一下的。
吳甡繼續說道:“北方大片土地淪落建虜之手,人心背離,再收拾可就難了。”
“不會有那麼長時間的。”朱慈烺說道:“本宮估計有個三五年就能反攻,十年恢復全境,二十年滅建虜朝鮮……”
“何以滅朝鮮?”吳甡再度愕然。
“朝鮮可制遼東,亦可攻略倭國,當納入本土。”朱慈烺解釋了一下,繼續說道:“前提是南方整治好。
成祖北遷,雖以南京為陪都,然而皇恩不至,人心漸行漸遠,父皇過去便是收拾局勢。
而北方,本宮會留守,只要能堅持,本宮不會離開,真要事不可為,本宮亦不會勉強。
父皇陛下御駕親征的好處,先生肯定明白,無需多言。
本宮志在恢復,絕不會如同南宋一般苟延殘喘,這點可以向先生保證。”
吳甡沉默良久,道:“臣願陪殿下留守。”
朱慈烺說道:“先生政務通達,醫術精湛,當南下建立一個完整的治療體系,從百姓日常看病需求到瘟疫防治,從藥材種植到郎中培訓,從鄉野到中樞。
這是一個耗時良久的過程,且利在千秋,遠比留守京師空耗時日強。”
吳甡感慨道:“殿下宏圖大志,臣不及萬一也。”
“先生別急著感慨,當下就有一件要務。”朱慈烺說道:“之前,各家以人痘接種術防治天花,此法危險,成效亦不顯著。
先生當組織郎中以牛痘試之,恰好陳演全族有男女老幼,可以做試驗物件。”
吳甡忍不住問道:“牛痘果能防治天花?”
朱慈烺說道:“先生不妨一試。”
“臣立刻安排。”吳甡應下,又道:“若有奇效,殿下當與華佗、張仲景等先賢並列於醫史。”
“本宮是要做皇帝的,只會在大明本紀中。”朱慈烺笑道。
“事不宜遲,臣立刻回去安排。”吳甡迫不及待地說道。
朱慈烺說道:“先生還是要考慮南下事,同樣刻不容緩。”
吳甡想了想,道:“待驗證牛痘效果,臣便啟程南下。”
“靜候先生佳音。”朱慈烺沒有強求。
畢竟不是十七年已至窮途末路時,如今但凡忠心耿耿的臣子,都不可能輕鬆放棄北方。
華夏故土,祖宗基業,說丟就丟,死後怎麼見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