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與諸位兄弟並肩而戰,若有退卻,請斬我首級!”徐天德適時說道。
“踏馬的,人死鳥朝天不是萬萬年,幹了!”王三槐說道。
“幹了!”諸人齊呼。
思想統一,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
此時,大執政府裡,拿破崙看著地圖上的安陵縣,認真思考著。
他在考慮要不要進攻安陵縣。
從地理位置來說,安陵縣必取,但是如果拿下安陵縣,大明必然拼命反撲。
就跟曾經鎮壓遼東建虜一樣,大明是屢敗屢戰,前後持續了幾十年,甚至一度滅國都未曾服軟。
真打到那般程度,拿破崙覺得歐盟難免敗亡。
如今大明地域遼闊,人口超過三十億,但凡出兩個英傑,西洲就吃不了兜著走。
但是不拿下安陵,如何能說西洲一統?
“大執政,當年建虜佔領大明首都,開掘十二陵,文宗聖宗尚且忍氣吞聲,如今大明皇帝與官吏懦弱無能,我等拿下安陵,其必不敢多說半句。我等以保證安陵安全為條件,換取明人割讓西亞與非洲,必然能成。”羅伯特·班克斯·詹金遜說道。
曾經歷史上的英國首相,滑鐵盧戰役幕後組織者之一,如今的詹金遜是歐盟財政與外交大臣,拿破崙的得力助手。
聽了他的建議,拿破崙下定決心,說道:“命令布呂歇爾,進攻立陶宛,並且分出一個師進攻安陵,告訴他,不得損毀安陵的一草一木,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籌碼,裡面沒有任何的金銀珠寶,但是我們可以從大明換得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破壞安陵,就地槍斃。”
這是聖宗帶的好頭。
也許是節儉,也許是吸收了十二陵被掘的教訓,聖宗只帶了一張弓一壺箭為陪葬,再無其他陪葬品,文宗帶了一杆步槍一把手槍,百多發子彈,昭宗則是什麼都沒有。
這不是大明官方的宣傳手段,而是事實如此。
昭宗進入地宮後,臣民入內瞻仰,持續三十天,隨後在所有人注視下封閉甬道。
挖開來只能得到棺材與屍骨,還能得到大明的無窮怒火,所以拿破崙下了嚴令。
作為拿破崙的左膀右臂,布呂歇爾當然遵令行事,但卻也有自己的想法。
“區區安陵縣,僅有毫無戰鬥力的守墓人,哪用得上一個師?派一個團過去,免得有人破壞安陵,給大執政造成不必要的煩惱。”布呂歇爾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很快,二十萬大軍開進西濱省(立陶宛波蘭北部),其中一個團乘坐汽車直撲安陵縣。
歐盟的軍事裝備師承大明,如今尚處於緊急擴產中,未曾推陳出新,也沒有看過文宗的相關軍事裝備論述,自然不會把汽車改為裝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