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阿妹利卡的《星球大戰》系列,這個系列電影雖不屬於傳統意義上典型的主旋律電影,但成為了阿妹利卡流行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
今年的《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直接創造了9.4億美元的影史最高記錄。
且不說《流浪地球》說的並不是個人英雄而是群體英雄的故事。
就算真的說的是,這難道不是好萊塢大片的標配嗎?明明全世界觀眾都愛看這種片子,咋就變成只有我李響是靠民族主義攫取利益的卑鄙小人了?
我知道確實有一部分觀眾看到電影中我們國家作為拯救地球的主角有些不習慣。
有時候我感覺到我們國人,真的有種自卑感,即使做的好,但是自己人總會自我批判,覺得哪哪哪都不如國外。
可能國人們自卑慣了,所以大家覺得好的地方,永遠第一反應是批判,自我懷疑,而不是欣慰我們的成長。
包括我自己差不多也是這樣的人,大概在五六年之前,我還屢屢感嘆我國電影和好萊塢大片的差距,這種差距不僅是特效技術上的,也是眼界和信心上的。
我們似乎習慣了阿妹利卡大兵單槍匹馬拯救世界的設定,而無法想象在現代社會華夏人應該以何種身份或者何種方式去成為故事的主角。
但有些事你不去做,你根本不知道你能不能做成。”
記者小姐姐看到李響年輕但又充滿堅毅自信與陽剛的面容情不自禁雙腿夾緊了一些。
嚥了口唾沫溼潤有些發乾的喉嚨,重新開口問道:“那您探索的路上想必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吧?”
李響曬然一笑,“困難那可太多了,不過那也沒什麼好說出來博同情,整個《流浪地球》從決策到拍攝的過程都已經記錄了下來,製作了一部紀錄片,過幾個月就會在暴雨影片上放出來。”
“微博與貼吧上,有很多對待《流浪地球》與其他電影態度截然相反的影評截圖在流傳,這個事您瞭解嗎?”
“哈哈哈,那些截圖我看過一些。
俗話說得好,當一部作品被創作出來後,它就不再屬於作者本人了。
觀影體驗與感悟因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對世界理解的參差不同這很正常。
如何評論電影是每個人的自由,觀眾們針對電影的差評,諸如資訊量太大,看的迷糊,科學論據不嚴謹等問題我也虛心接受。
一部分已經習慣了好萊塢敘事手法的觀眾看《流浪地球》確實會產生不適。
但是有些人對待同一型別的電影有著那麼明顯的雙重標準......”
李響本來想學上輩子的吳金來一句“賤不賤呀!”
話都堵在嗓子眼了,但考慮到自己是來平息輿論,不是來拱火的,
而且這句話也十分容易被利用誤導為‘不愛看《流浪地球》就是賤’的二極體暴論,硬生生又給嚥了回去。
到最後,李響大笑道:“對於這樣的觀眾,我只能說,您真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