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
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李玄的指尖摩挲過泛黃的書頁,字句間似有罡風撲面,捲起他胸腔中沉寂的熾熱。
窗欞外梧桐颯颯,暮色如血,斜斜滲入古籍的裂隙,將“海外仙山”的傳說染得愈發瑰麗。
“當真……只是古人的狂想麼?”他低喃,喉間滾過一絲顫慄。
這個衛星已繪製完全的世界裡,唯剩古人曾對深淵與仙山的狂想,還在字句間翻湧如浪。
可這“無底之谷”的記載,卻令他恍惚窺見一道裂隙——
或許上古神話並非虛妄,而是被歲月碾碎的真相殘片?
杯中涼茶一飲而盡,喉間苦澀與心頭激盪交織。
牆上的掛鐘滴答作響,館內人影漸稀。
距離下班還有半個小時,他也就繼續看了起來。
“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其山高下週旋三萬裡,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裡,以為鄰居焉。
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
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
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
看到這裡,李玄不禁宛然一笑,“古人的文字可真是誇張,這麼大的數字真是張口就來,其中描寫的還如此細緻,就和自己親自去過一樣。
難怪歷史上一直有皇帝幻想長生不死,到海外尋求仙藥的。
實在是太唬人了!”
李玄今年二十四歲,學的是古漢語專業,大學畢業之後,就找了一個圖書管理員的工作。
雖然工資微薄,但勝在清閒有編制,上班就是坐在這裡,看看書,喝喝茶,辦理一些借書工作。
提前過上了退休生活,少走了幾十年的彎路。
他現在看的是《列子·湯問》。
列子,名禦寇。目前的考證說是戰國前期生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先秦天下十豪之一。
為老子和莊子之間,承上啟下的人物。
被道家尊為沖虛真人。
《列子》就是其留下的唯一筆墨。
而李玄現在所看的,為其中湯問篇,龍伯大人釣六龜的故事。
相傳上古時代,龍伯國有個巨人幾步就跨過大海,到達了東海五座仙山所在的地方。
釣走了馱山的六個巨鰲,燒灼龜甲來占卜吉凶,有兩座仙山因此沉沒。
天帝發怒,逐漸消減龍伯國的國土,使之地域變得狹小,逐漸縮小龍伯國國民的身材,使他們變得矮小。
但是到了伏羲、神農氏的時代,龍伯國的人還有幾十丈高。
文辭簡勁宏妙,播弄恣肆,氣衝六合。
全篇只有寥寥三百來字,但李玄讀的很慢,就感覺書頁上的文字一個個跳動飛躍而出。
裹著自己,衝向高空,跨越歲月長河,來到了上古那光怪夢幻的神秘歲月。
“小李,小李,下班了,你這孩子看書這麼投入啊,不愧是名牌大學生,比我家的強多了,那小子一看書就犯困!”
“啊?哦,知道了領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