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函上面的火漆印,是李斯家族郵寄密信用的漆印,有著特殊的形狀圖案。
這種漆印的方式在古代很常見。
是用松脂和石蠟加顏料製成的物質,稍加熱就能融化,並有黏性,封在瓶口、信函封頁上面以後。
如果中途有人開啟,漆印的圖案就會被破壞,證明信函的內容已經洩露,是古代信函用來保密的一種措施。
於是,李由將漆印揭開。
開啟信函以後,目光掃過上面的字眼,信函果然是自己的老爹寫給自己的,信函裡面的內容是:
“吾兒李由,始皇陛下第四次東巡即將歸來,三個月後就是覲見朝會的時日。”
“萬望置備妥當的禮品,到時能夠獻禮於陛下,以示周全......”
信函裡面諸如此類的內容,絮絮叨叨的。
不過大部分說的都是廢話。
值得在意的點只有李斯囑託自己要準備合適的禮品。
到時候在朝會的時候,進獻陛下,來留下一個好印象,信函裡面的內容主要都是囑託自己這一點。
目光掃過信函以後。
李由立刻提筆,撰寫回函:吾父在上,父親囑託,孩兒不曾敢忘懷,已經提前置備好周全的覲見禮品......
自己準備的覲見禮品,就是早已經準備好的,自己親手設計、改良出來的那套馬具:高橋馬鞍與馬鐙!
到時候,前往咸陽參加朝會,覲見政哥的時候,就把這東西獻上去。
在古代社會,戰馬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平原地帶步兵遇見騎兵那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大秦統一六國的時候大秦鐵騎可是就曾立下過汗馬功勞。
當時唯一能夠跟大秦的鐵騎拜拜手腕,正面抗衡一番的就是原來趙國李牧率領的趙國邊軍。
其因為胡服騎射,常年在邊塞抵禦草原匈奴而具有高強的戰鬥力,透過學習胡人騎馬作戰的方式,趙國邊軍騎兵的戰力得到極大增強。
但饒是如此,其戰鬥力還沒有得到完全開發出來,因為在沒有馬鞍用具發明、出現以前。
士兵在騎馬作戰的時候,因為需要依靠雙腿夾持馬腹,長途騎行容易導致肌肉痙攣,戰鬥中劇烈的顛簸更容易使騎手跌落。
但是當馬鞍出現以後,就可以解放騎兵的雙腿,使騎手的腰胯部被馬鞍牢牢的固定。
提升意味著騎兵可以在馬上做出更復雜的動作,比如揮劍、射箭,並且還不容易掉下來。
從而極大的提高了戰鬥效率。
所以,馬鞍這種發明創造,對於騎兵戰鬥力的增強堪稱劃時代的,堪稱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軍事技術創新之一。
李由相信這東西到時候,肯定能讓政哥滿意的!
現在,在寫回函的時候,李由絲毫沒有避諱旁邊的焰靈姬,因為他們這一批百越人,流離失所,被摧毀了家園,流落到樹林裡面。
然後不知為何,穿越到幾十年以後。
現在自己周圍的手下里面,恐怕再沒有比他們更加安全、可靠,值得信任的人手。並且還不認識中原的秦篆文字。
所以,李由直接提筆寫回信。
很快,寫完以後。
李由拿起信函,捲起來,從旁邊取來火漆印章以後,將印章在燭火上面,烤軟以後,將印章重重壓在信函的封頁上面。
封好以後,來到窗戶旁邊,將信函塞進停留在這裡的一隻信鴿的腿部信筒裡面。
這種信鴿,是李斯家族蓄養多年的信鴿,挑選的都是良種,並且經過一代、一代不斷的培育,培養出來的。
專門用作父親跟自己的聯絡使用,送信能力極強。
在把信函塞進信鴿腿部的信筒裡面以後,李由解開信鴿腿部的鎖鏈。
捧著它,手腕抖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