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在讖言上面做手腳?”聽到現在李由的話,周圍的眾人,都是神色一愣。
沒想到竟然還有這種辦法。
“妙啊!此舉,倒的確是一個妙計!”朱家聽到這個計劃,略作思忖以後,當即,眼前一亮,稱讚道。
“把這則圖讖,略作修改,將其改成我們想要達到的意思,既然羅網能出手修改這則讖言,我們當然也可以!”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反過來利用修改後的讖言,來對付我們的敵人......妙,妙!俠魁大人此計,的確是一個好辦法啊!”
朱家興奮的說道。
倘若是在隕石上面的讖言後,加上“亡秦者,趙”,或者是直接點名“趙高”的名字,諸如此類這樣的話。
那豈不是也能讓始皇帝看到以後,內心裡面或多或少的,對羅網開始生出一些猜忌、提防?
既然,羅網能用讖言來做文章,他們為何不可以呢?
現在,透過俠魁的這個提議的發起,毫無疑問是開啟了農家眾人的思路。
於是,接下來,經過一番商討以後。
眾人都覺得這個計劃可行。
他們反過來利用熒惑之石,在上面留下對他們有利,而對羅網不利的讖言。
然後,設法將這枚熒惑之石,再送到那位帝國皇帝,嬴政的手中。
“只是,我們在上面,仿照字跡,補充讖言,這個不難做到,但是該如何把熒惑之石,再重新送到咸陽呢?”
這個時候,周圍的農家眾人裡面。
梅三娘問道。
畢竟,如果是再安排農家弟子,把熒惑之石,重新送到咸陽,未免顯得太過刻意了一些。
很難讓人不懷疑是不是他們在熒惑之石上面動過手腳,讖言是他們篡改過的。
所以,眼下既要把熒惑之石的讖言修改,還要在修改以後,把熒惑之石,合理的交還給帝國。
而後者,顯然是一個比較難以解決的難題。
“無妨。”這個時候,李由直接說道,讓他們不要擔心。
表示熒惑之石在修改完畢以後,他來想辦法,把熒惑之石重新交還給帝國。
有李由把這個關鍵性的問題解決。
那剩下的事情,就好辦的多。
於是,當即。
熒惑之石被重新帶出去,交由農家裡面,一些擅長臨摹、刻字的農家弟子。
令他們仿照熒惑之石上面的原本字跡,在讖言的後面,多加上一句話:
扶蘇立,始皇帝死而地分,亡秦者,趙氏宦臣也。
之所以李由現在,要在讖言後面,加上“亡秦者,趙氏宦臣也”,而不是直接點明“亡秦者,胡十八(胡亥為嬴政的第十八世子)”。
是因為,胡亥,畢竟是帝國的皇子。
是祖龍他的血脈骨肉,皇族的血胤。
倘若是現在,如此直接的就把“亡秦者,胡亥”寫上去,祖龍他不一定就會因為這樣的一則讖言,就對胡亥做什麼動作。
因為,相較於帝國皇子,一則讖言的力量,對於祖龍的影響還沒有那麼大。
他不是那種對於玄妙、星象占卜之說,到了深信不疑的地步。
但是,趙高,那就不一樣了。
趙高他畢竟只是一個宦官,在帝國王宮裡面,擔任的所謂中車府令,其實,也不過只是一個執掌王宮乘輿的職位而已。
負責宮內的車馬管理和出行隨駕,地位,無足輕重。
哪怕是在歷史上面,也不過是因為趙高平日裡面,逢迎獻媚,善於察言觀色,所以,被始皇帝賞識,收在身邊作為一名貼身服侍的太監。
再加上,善於鑽營,投機取巧,趨炎附勢,跟十八世子,胡亥,勾結在一起。
所以,能在後來,始皇帝駕崩以後,篡改遺詔,指鹿為馬,達到呼風喚雨的地步。
但是,究其本質而言,不過只是一個帝國的宦官罷了。
少了他一個,還有後方無數的宦官、大臣等著補充上來,完全能夠將其替代。
熒惑之石上面的,這樣一則讖言,程度有限,影響不了皇子胡亥,但是影響趙高,那可還是綽綽有餘,是能夠“誅心”的。
並且,因為讖言只是攻訐趙高,而不將帝國的皇室子嗣牽扯進去,這樣,就能更少的減少受到的阻力,降低對於讖言的懷疑。
而一旦趙高被拿掉,羅網沒了主心骨,那十八世子,胡亥,沒了趙高的輔佐,就是個屁,不過是個毛都還沒長齊的半大小子。
以後,還能翻起什麼風浪?
哪怕是再退一步,始皇帝,嬴政他,見到讖言以後,還沒有立刻對趙高失去信任,沒有將其革職,軟禁。
但是,至少,看到這樣的讖言以後,能在他的心裡面,對趙高提防一些,留個心眼,就已經足夠。
因為,猜忌的種子一旦埋下,那就會逐漸的生根、發芽,在波雲詭譎、爾虞我詐的朝堂環境當中,不斷汲取營養。
最終,成長為一棵陰謀的遮天巨樹,到了不得不將其處理的程度!
這就是李由反過來利用熒惑之石,對羅網進行打擊的......破局之策!
......
農家眾人的動作很快。
蒐集弟子,臨摹,刻字。
兩個時辰後。
在熒惑之石的讖言後面,加上“亡秦者,趙氏宦臣也”的字眼,就已經完成。
並且,撰寫的筆勢、字跡,跟原來的讖言風格一模一樣,都是鮮紅如血,簡直就像是一個模子裡面刻出來的。
然後,熒惑之石,重新封裝在箱子裡面。
交給李由。
李由向眾人表示,自己將想辦法將這熒惑之石,重新交還到帝國的手中,把這件事情處理好。
然後,告辭離開。
留下農家眾人,在神農堂的大堂裡面,接著開始商量農家的一些重大事項。
例如,很關鍵的,後續農家幾個堂口的堂主人選。
因為,現在,田猛已死,田言叛逃,而田仲則在四季鎮的亂戰中戰死,司徒萬里因為背叛朱家,現在還被關押在神農堂的監獄裡面。
昔日,司徒萬里可謂是朱家一手扶持起來的,對司徒萬里沒的說,恩重如山。
結果,在這次農家的紛爭中,其竟然臨陣倒戈,背叛朱家。
並且,如果是當時沒有李由揭穿司徒萬里的陰謀,被典慶飲下那杯毒酒。
恐怕典慶早已經慘死在四季鎮裡面,神農堂將永遠損失一員大將。
所以,眼下,沒有朱家這個“副俠魁”的允准,誰敢將司徒萬里重新放出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