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發家從五畝水窪地開始

第527章 新房竣工了

沈青提前一天,就拉著板車前往許家寨,將沈小花的大部分東西,書本、文具、衣服等,拉回了家,剩下的東西,許保康稱...第二天送小花回家時,一併帶過來。

清晨,陽光刺透薄薄的雲層,普照著大地,微風撫動綠葉,帶來一絲絲涼爽氣息。

眼下,還沒有到盛夏,早上、晚上,還是挺涼快的,地裡的麥子已經黃了,後天或者大後天就能割了。

沈青只種了一畝半地的麥子,他一個人一天就能割完,豆子家種了20多畝麥子,豆子爺聯絡了一臺脫粒機。

大豆手工脫粒,把豆秧曬乾,用工具拍打豆秧,豆秧震動、豆莢開裂,豆粒會隨著豆秧的震動,被震落到地上。

小麥手工脫粒,有兩種法子。

第一種,像揉高粱穗一般,將麥穗放到板凳或者木板上,反覆揉搓,接著,麥粒、麥殼、麥穗碎屑的混合物,放進簸箕內,雙手握住簸箕兩端,上、下、左、右顛晃,將質量較輕的麥殼、碎屑,顛出簸箕。

第二種,使用木頭材質的打穀機,將麥穗塞進鬥內,有節律轉動把手,出風口便會噴出麥粒。

前者,麥穗上長有麥芒,徒手揉,雙手都會佈滿麥芒劃出來的細口子,那些口子,不是很痛,但非常癢,屬於...把皮肉抓爛,也止不住那一股股癢感,而且,麥芒很鋒利,能刺穿手套。

後者,打穀機很稀缺,市面上...完全找不到這一號工具了。

其實,將帶穗的麥杆鋪在油布上,待麥杆曬乾後,用工具拍打麥穗,也能把麥粒拍下來,只不過,這樣拍出來的麥粒,麥粒被拍碎的機率很大。

豆子爺提議兩家可以一起脫麥粒,割完小麥後,先讓機子前往水窪地,把1畝半的麥子脫完,機子再往西走,同時,他會喊來同村的親戚幫忙脫麥粒。

沈青欣然答應,打算麥粒拉回家裡後,就去豆子家地裡幫忙。

嘰嘰---

麻雀站在看桃樹的樹枝上,嘰嘰喳喳叫著,像是在討論...待會兒,去哪裡捉蟲子吃。

小狸聽到鳥叫聲,輕輕一躍,跳進了看桃樹主幹所處的花壇,並借住醋漿草(三葉草)掩蓋住身形,接著,它向上攀爬,直奔麻雀群所處位置衝去。

緊接著,一群鳥兒衝出看桃樹,散開飛走了。

小狸撲了個空,也不生氣,順著側枝,向南邊一跳,跳到了倉庫的屋頂。

屋頂正中央擺了一個棉墊,它躺在布墊上,四爪朝天,愜意地曬起了太陽。

新房建成後,大黃、小狸就特別愛來廚房屋頂上曬太陽,其實,盛夏來到的時候,在屋頂打地鋪也挺不錯的。

這不,大黃透過北側的樓梯,來到了倉庫屋頂,徑直在小狸身邊躺了下來。

沈青吃完早飯,打掃一下院落,便取30顆蓮子,磨出一道口子後,再泡進水碗中。

等蓮子發芽了,便能剝掉一點蓮殼,用異能催育了,20天之後,就能帶到野集上去賣,那時候,地裡的活,應該早就忙完了。

泡完蓮子,沈青將新買的花盆,搬進三樓花房,至於腐殖土,和店老闆說好了,明天上午,店老闆開車運過來。

搬完花盆,他又走進廚房,將兩掛豬花油,熬成一大罐豬油。

農忙季節,體力消耗大,日常飯菜,必須足油、足鹽,換做往常,熬一掛豬花油就行。

熬完豬油,已經是上午10點半了,沈青洗了洗臉,剛拿起毛巾,準備擦淨臉上水漬時,就瞧見大黃衝下樓梯,跑出了院門。

從大黃那搖得倍歡實的尾巴來看,它應該是看到令自己高興的人或者事情了。

昨天,沈青去許家寨拉東西時,許保康曾經說過...第二天,他會把沈小花送回家。

想到這裡,沈青快速擦乾臉上、手上的水漬,大步走出院門,向南邊望去,看見許保康蹬著三輪車,載著張桂玲、小花,正往這邊騎來,大黃跟在三輪車的側邊,一邊小跑,一邊吐舌搖尾巴。

“哥~”

沈小花瞧見沈青後,興奮地直揮手。

沈青小跑到三輪車的後面,雙手握住車框,幫忙推車,他發現車兜了裝了很多布袋和揹簍,問道:

“咦,小花的東西...這麼多嗎?”

卟---

沈小花拍了拍一個布袋,“哥,我的東西,只裝了一個布袋,其餘的...嘿嘿,是舅舅、妗子送給咱們的東西。”

沈青:“妗子,人,來了就行了,還帶什麼東西吶,太破費了。”

張桂玲搖頭一笑,“嗐,都是自家東西,不值錢的。想著新房剛建好,又快到農忙季節,就帶了一點能吃、能放的東西過來。布袋和揹簍裡裝著鹹鴨蛋、皮蛋、醬板鴨、炸小魚、蛋白肉、紅薯片、紅薯粉、饊子、土豆。”

“土豆。”沈小花眼睛猛地一亮,“哥,妗子做的土豆泥,老好吃了,我一頓能吃一大碗。”

張桂玲指了指一個揹簍,“那個揹簍裡,裝的都是黃豆,黃皮的,肉質偏粉,做不成醋溜土豆絲,適合做成土豆泥、紅燒土豆、燉湯。”

沈青:“黃皮土豆粉粉糯糯的,丟進下灶膛內的草木灰裡烤熟後,味道還挺不錯的。妗子,這都5月份了,您家饊子還沒有吃完啊?”

一般來說,村民一年只炸一次饊子,那就是在年底炸。

張桂玲:“年前炸的饊子,三月份時就吃完了。前一段時間,玉磊來信,說想吃饊子了,我和你舅便又炸了老多饊子,想著...玉娟賣貨時,餓了也能吃點饊子墊吧墊吧。那些饊子,一部分郵了出去,剩下的收進了倉庫。

沈青:“原來如此。”

很快,三輪車往東一拐,穿過了院門,駛進了小院。

許保康笑道:“大青,你家兩扇院門,又大又紅,很氣派嘛。”

張桂玲翻下車兜後,愣愣地盯著三層高的樓房,道:“保康,你話說太早了,南邊的樓房,更應該用‘氣派’二字來形容。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