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發家從五畝水窪地開始

第10章 清算工分

“鄉親們---”王文正又舉起了大喇叭,“我剛才說得那些,大傢伙聽明白了嗎?沒明白...那我就再講一遍。”

此刻,十數位灰褲灰褂的壯漢,在往麥場裡運東西,如錢箱、農具、麥子、豆子、禽苗、菜苗等。

恍惚間,彷彿來到了鎮上的集市。

發錢分物VS聽大喇叭

農戶紛紛選擇前者。

‘聽明白了’、‘不用再講一遍’、‘快點發錢’等聲音,打人群裡此起彼伏往外冒。

王文正揮揮手,壓制嘈雜的喊聲,“好了,別喊了。小李,你上臺念名單,被唸到名字的人,到王會計那領條子,再到黃出納那領錢,跟社員要物,各村的村長,維持好本村的秩序。”

一個瘦高的小夥走上臺,從王文正手裡接過大喇叭,開始念名單。

他不是一個村一個村的念,而是三個村混著念,但念名順序卻是按照門牌號來。

一個門牌號,住一家子。

是以,村民們基本以‘戶’為單位,到會計、出納那邊。

會計、出納,皆屬於‘八大員’。

公社時期,生產隊的‘八大員’,是香餑餑崗位。

會計記賬,出納管錢。

衛生員管醫療,地號員記工分、管農具。

食堂員管伙食,倉庫員管倉庫物品。

畜牧技術員管牲畜,放糧員管糧食分配。

‘八大員’擰成一股繩,生產隊執行效率才快,他們有著絕對話語權,鮮少有人去觸他們黴頭。

隊伍緩慢往前挪動著。

沈青注意到,沈鐵山等人拿了錢領了物,東西讓娘們拉走,三個大老爺們,卻靠著土牆拉呱。

良久!

日照高頭,陽光毒辣,照得人直髮燙。

“沈青,沈青,沈---”

“來了!”沈青走到會計跟前,“沈青,安寧村98號。”

王會計翻動賬本,指著某頁說道:“沈青,截至麥收結束,累得工分1324,1工分抵1毛錢,再對半劈便是66塊2毛,扣除借糧、借布、借肉等,應發16塊2毛。沈青,餘下的662工分,換錢還是換物?”

沈青斜瞟了一眼土牆邊拉呱的三人。

奶奶的,明明家裡不缺糧,三人卻沒少攛掇‘沈青’去公社借貨。

若不是公社設有預支限額,1324工分,怕是會一分不剩。

“沈青,你拿定主意了沒?我開了單,出納才能給錢。”

“餘下的662工分,其中300分換成錢,362分換物。”

“成!”王會計歘歘寫好單據,“諾,拿著單子去找黃出納。”

出納是個戴眼鏡的小老頭,他打沈青手裡接過單據,瞅了又瞅,方從錢箱裡數出46塊2毛。

“小夥子,錢接著,數清無差後,在單據上籤個名,再拿著工分單,去社員那換物品。”

沈青接過錢數了數,46塊2毛整好,便籤了名,拿著工分單去了旁邊。

“同志,想換點啥?”

一胳膊戴紅袖章,留著寸頭的壯小夥,熱情的問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