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曾聽聞隔壁村一小孩,過年在紅紙堆裡撿鞭炮玩,許是捏炮力道有點大,鞭炮直接在其指間炸開了。
皮開肉綻,滿手是血。
送到醫院,保住了手指,卻留下可怖的疤痕,且,靈活性大打折扣。
沈青幼時,也在紅紙堆裡撿過鞭炮。
抽掉引線,一層接一層剝掉鞭炮的捲紙,剝到露出炮藥為止。
把火藥堆到一塊,再用香火點燃,便可欣賞微型煙花表演了。
現在想想,真是無知者無畏。
丫的,紅紙堆裡的鞭炮,甭管出於啥原因沒有炸開,那都是啞炮,都有炸得你皮開肉綻的機率。
大黃很聽話,主人不讓去,它就不去,臥到院口看家去了。
“大青,給!”
豆子遞過來繫有紅布的鐵鍬。
沈青接過鐵鍬,在白石灰畫的四方區域,也就是倉庫所處位置,挖了一鍬土。
寓意---動土了。
豆子高呼,“嚯,開工嘍。”
隨後,二人開始忙活建竹棚。
先剷掉上層的軟土,再撒上買來的土,又借來驢和石滾,將地壓瓷實了。
光是整理兩竹棚的地基,就耗了兩天時間。
沈小花穿著塑膠涼鞋,踩在倉庫地基上,稱這兒比麥場的地更瓷實。
沈青搖了搖頭,稱一個是兩天速成,一個是長年累月碾出來的,沒啥可比性。
動工的第三天,該整竹棚框架了。
豆子爺不放心他倆,放下手頭工作,過來幫忙。
豆子爺人老眼不老,眼睛似水平儀一般厲害,哪裡歪了、短了、長了,他一眼就能瞧出問題。
搭框架時,先用形似洛陽鏟的鐵鍬,在白石灰線上,每隔1.5米,挖個1米深的小圓洞。
3.8米長的毛竹段,豎著插進圓坑內,撒點碎姜石,再埋上土,並用腳踩瓷實了。
竹棚佔地9㎡,長和寬皆為3米。
值得一提的是,毛竹頂端橫截面,被鋸出了凹槽,便於搭支架。
且,位於南北對立面、中央的毛竹,長度為4.5米,用來支撐屋脊使。
一根根3-3.5米長的毛竹段,被榫卯、鐵釘、鐵絲,固定到了支柱上,弄出了竹棚的框架。
竹片並排填補框架,整出四面牆。
向西的那面牆,有個高1.8米、寬1.2米的口子,留著安竹門。
細竹竿‘井’字形排列成網,釘在屋頂處。
上方鋪上藤席,並糊上添有麥秸碎的溼黃泥。
再將編成1米長草把的幹茅草,一把疊一把的鋪上去。
末了,手握剪刀,將邊緣處的茅草修剪平整。
並用三個合頁,安上竹門,還上了把鎖。
如此,倉庫就算建好了。
隨後,三人用同樣的法子,在菜園空地搭建兔棚。
不過,兔棚和倉庫,略微有點差別。
比如!
主體框架搭成了,離地0.5米左右,在承重柱上橫著固定一圈毛竹。
併成排的毛竹片,直接鋪上去,充當竹地板。
門,是朝東的。
東面竹牆上,還開了個長窗子,以便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