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沈青每治療完一株椴樹,就嘗試與其溝通,問其有沒有害怕的東西,以及...這個東西現在位於哪裡。
無一例外,這些椴樹都有害怕的東西,而且,那樣東西就位於樹枝插在的地方。
治療完所有椴樹,沈青擼起袖子,從揹簍內拿出一個小鏟,來到樹枝旁。
植物不是人,表達、認知皆很有限,儘管,沈青和十幾株椴樹都進行了交流,然而,沒有一株椴樹講清楚樹枝下有什麼、那個東西又是如何導致它發病的,只一味地用毒、怪物、可怕等詞,來代指樹枝下的東西。
是以,想弄清樹枝下面有什麼,必須要挖一挖才行。
沈青從揹簍內掏出毛巾,圍住口鼻後,首、尾兩端,再在後腦打個活結。
接著,他拔掉樹枝,彎腰蹲了下來,先用小鏟撥開層層落葉,露出黑黑的腐殖土,然後,一鏟接一鏟的開始挖土。
大黃察覺到這邊的動靜,快速跑回主人身邊,前爪交替扒拉土坑。
沈青將大黃抱到一邊,“大黃,土裡埋了啥,我也不知道,也不確定那玩意會不會傷了你的爪子。聽著,別幫我挖土坑了,你去一邊玩吧。”
大黃沒去一邊玩,但也沒再幫忙扒土坑了,沈青一鏟接一鏟,將土坑裡的土,挖到一旁。
沈青挖了七八分鐘,土坑深度達到0.6米時,他知道椴樹們懼怕的東西是什麼了。
土坑裡,有三根發黴的玉米、兩隻高度腐爛的兔子屍體、一瓶...農藥,沈青撿起一根樹枝,扒拉一下農藥,瓶子身上的包裝紙早已褪色,上面的字,都看不清了。
市面上的農藥,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殺蟲,一種除草,無論哪一種,都具有毒性。
沈青又用樹枝扒拉幾下土坑,發現玉米下面,還有一層腐爛的野草,輕輕一捅,就流黑綠色的水,而且,水還散發一股子惡臭,臭中夾著農藥味。
沈青猜測有人進山打獵,視玉米、乾草為誘餌,並往上噴一點農藥,結果...打獵成功了,野兔吃了誘餌,沒了逃跑的能力,然而,農藥的毒性,超過了那人的預期,野兔直接被毒死了,吃,是吃不成了,只能找個地方埋了。
椴樹,愛生長在肥沃、溼潤的土壤中,這兒的土,很溼潤,農藥沒有密封,毒素隨著土壤中的水份,一點點往外蔓延,當然,它蔓延不到十米遠,但是,它會往下滲,椴樹的根系,橫向、縱向都很長,而且,附近野草、低矮喬木枯死、發蔫,與它逃不了干係。
根系吸收了含有農藥的水分,再將其運輸到枝葉中,表症是...葉倩有黑點、樹皮發黑且潮乎乎的,其實,病情最嚴重部位,在於樹根。.
這時,大黃看了看土坑,鼻子抽動幾下後,便咬住主人衣襬往後掙,似乎知道土坑很危險。
沈青摸了摸狗頭,“大黃,別擔心,我不會用手碰它們的,但得想個法子,把它們處理一下,省得...有些樹木被它們害死。”
怎麼處理呢?
放到前世,大抵會尋一個塑膠袋,將土坑內的所有東西,裝進袋子內,再丟給專業部門處理。
現在,沈青手裡沒有塑膠袋,更不知道相關部門的聯絡方式,好在,他知道一點加速農藥分解和過濾農藥的法子。
沈青將周圍的枯草、落葉,聚攏成一堆,落葉堆旁邊,還用小鏟剷出一個隔火帶,接著,擦燃火柴,點燃落葉堆。
南邊的山林,樹葉遮擋陽光,內部又不透風,導致空氣溼度大,枯草、落葉含有水分,導致...火勢並不大,煙霧卻很濃。
沈青用樹枝攪拌枯草、落葉,來加速它們燃燒的速度,大黃臥在一旁,兩眼緊盯‘灰-紅-黑’分界線。
灰色,是落葉,紅色,是明火,黑色,是草木灰。
良久,大黃眼睛半眯,開始有點打磕睡時,灰色和紅色,全都變成黑色了。
沈青忍著惡臭,用樹枝翻拌土坑內的東西,發現...輕輕一碰,農藥的瓶蓋就掉了,瓶裡沒有水,瓶底倒是有一層黑色糊狀物,要麼是農藥乾涸後,殘留在瓶底的色素,要麼是微生物的產物,不過,無論哪一種,都比‘瓶子內還有農藥’要強。
接著,沈青尋一根帶有分杈的樹枝,分杈處的兩根側枝,只保留15厘米長,然後,從揹簍內取出麻繩,一圈接一圈,纏繞住分杈部位的兩個側枝。
於是,一個簡易的大平鏟就做好了。
沈青往麻繩上澆些水,抹點泥巴,隨後,剷起一剷剷草木灰,丟進土坑內。
他自己帶的鏟子,鏟刃太小了,用它來剷草木灰,鏟到猴年馬月,才能把草木灰鏟完啊。
途中,沈青時不時放下木鏟,用樹枝翻拌一下土坑內的東西。
這年頭,農藥偏酸性的居多,土坑內的農藥,弱是鹼性的,樹葉應當是起焦邊。
草木灰是鹼性的,其能與土坑內殘留的農藥發生反應,使其失去毒性,同時,草木灰具有吸附、過濾作用,在近期內能有效防止...未反應的農藥,隨著土壤中的水分溢散開來。
沈青不停地揮動木鏟,將草木灰鏟進土坑內,哪怕土坑被填平了,他也不放下木鏟,而是用腳將坑內的草木灰踩瓷實了,踩凹陷了,再繼續鏟。
待草木灰被夷平,沈青用腳把草木灰踩瓷實,並用小鐵鏟,剷起一鍬鍬泥巴,覆蓋在草木灰上。
忙完,沈青驅動異能,把附近葉子發蔫的低矮灌木、喬木治好,至於野草...過上一段時間,這一片區域,又會充滿綠色。
啪---
沈青站起身,拍了拍手上和身上的灰塵,背上揹簍道:“大黃,這邊忙完了,走,在山林裡轉一轉。”
隨後,大黃邊走邊貼著地面輕嗅,沈青邊走邊用樹枝扒拉草叢或者灌木叢,扒著扒著,他發現一簇長相奇特的蘑菇。
那一簇蘑菇,菌柄是蛋黃色的圓柱形,菌蓋是橘橙色的半球形,而且,菌蓋表面泛有水樣的粼黃,搭配上透亮、豔麗的色彩,,讓菌蓋看起來有點像...含有整顆貴妃杏的果凍。
這是...鵝蛋菌。
鵝蛋菌,別名橙蓋傘,因菌蓋是橘橙色而得名。
鵝蛋菌剛才出來時,外面包裹著一層白色的膜,神似一枚橢圓形的鵝蛋,後面,白膜頂端破裂,橘橙色、類橢圓形的菌蓋露了出來,特像...蛋殼破裂,蛋黃流出蛋殼。
鵝蛋菌,菌肉偏嫩,香味較濃,營養豐富,有補脾益胃、提高記憶力效用。
眼前的鵝蛋菌,個頭有大有小,大的,比成年人手掌還要大,菌蓋也不是半球形了,而是像靈芝那樣,平著舒展開來,小的,外面包裹著一層白膜,還是一顆鵝蛋呢。
無論是‘靈芝’,還是‘鵝蛋’,都能食用,‘鵝蛋’切成片,‘靈芝’撕成條,加五花肉爆炒,味道堪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