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當賓州平原上的硝煙尚未完全散盡,熊鷹聯盟那恥辱性的慘敗電報,如同雪片般飛向華盛頓與莫斯科,在全球引發新一輪劇烈地震之時。
龍國這邊,方宇的生活,卻一如既往的平靜,甚至可以說……有些枯燥。
他沒有參加任何慶功宴,也沒有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
在確認了戰局已定之後,他便將前線的所有指揮權交還給了宋振華,自己一個人,悄無聲息地回到了那座代號為“祝融”的、位於東北平原上的秘密科研基地。
此刻,他正置身於一個巨大無比,充滿了未來感的環形車間內。
車間的正中央,靜靜地停放著一輛被拆掉了炮塔的99A坦克底盤。
而在它的周圍,數不清的機械臂、鐳射焊接器、以及各種形態各異的精密儀器,正如同最勤勞的工蟻,在其上忙碌地工作著。
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淡淡的臭氧和金屬切割後產生的焦糊味。
方宇正坐在一張懸浮工作臺前,他的面前,展開著一道巨大的三維立體全息設計圖。
那上面,正是他最新的傑作——“麒麟”主戰坦克。
“雷神之錘”電磁炮的威力,固然毀天滅地。
但它那過於龐大的體積和恐怖的能耗,註定了它只能作為一種戰略級的固定陣地防禦武器而存在。
而方宇,從來不是一個滿足於現狀的人。
他的目標,是將“雷神之錘”,裝到坦克的身上去。
這是一個近乎瘋狂的想法。
電磁炮的核心,在於其瞬間釋放出的、無法想象的巨大電能。
而要將一個需要由小型核聚變反應堆才能支撐的“電老虎”,縮小到能塞進一輛不到六十噸的坦克底盤裡,這其中的技術難度,不亞於在針尖上雕刻出一座城市。
僅僅是能源問題,就足以讓全世界所有的科學家望而卻步。
但對於方宇來說,這並非無法解決。
他直接拋棄了傳統的化學能與核裂變思路,將目光投向了自己早已掌握的更加本源的能量——核聚變。
他正在試著設計出了一款全新的,體積只有冰箱大小的“燭龍-mini”型冷核聚變反應堆。
這項科技,在現在來說是非常離譜的科技,但只要自己攢夠了足夠的科技點,便能從系統裡進行兌換。
所以,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解決了能源問題之後,接下來的儲能問題。
電磁炮的發射,需要在千分之一秒內,將整個反應堆產生的能量全部傾瀉出去。
這就需要一個足夠強大的“電池”。方宇用石墨烯和一種從隕石中提煉出的超導晶體,製造出了一組全新的“超級電容矩陣”。
它們能在瞬間完成充能,並在發射時,像一個被戳破的氣球一樣,將所有能量毫無保留地釋放出去。
最大的難題,在於後坐力。
七馬赫的實心炮彈所帶來的反作用力,足以讓任何坦克在開炮的瞬間,就地解體。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方宇設計了一套極為複雜的“電磁液壓混合式主動懸掛系統”。
在開炮前,坦克的負重輪會像章魚的吸盤一樣,利用電磁力,死死地吸附在地面上。
同時,一套由記憶金屬和高密度液壓油構成的緩衝裝置,將在炮彈出膛的瞬間,吸收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後坐力。
即便如此,那剩下的百分之十,也足以讓一頭成年的藍鯨當場翻個跟頭。
但當它被應用在“麒麟”那由一體成型、新增了“龍鱗”複合裝甲。重達七十噸的全新車體上時,所表現出的,僅僅只是車身猛地向後一挫,然後穩穩地停住。
當第一臺搭載了小型化電磁炮的“麒麟”原型車,在靶場上,用一發無聲的藍色光束,將十公里外一塊三十米厚的、由特種合金與鋼筋混凝土構成的靶標,連同其後的一座小山包,一同乾淨利落地洞穿蒸發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