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麼少啊?”
“誰說不是呢。”
他們工資是6500塊一個月加提成,換算成軟妹幣就是4290塊的軟妹幣,他們的工資是內地員工的9倍,內地員工的工資讓他們驚歎不已。
當然港島的物價也會比內地高很多。
算上關稅以後一件在內地賣129塊的外套,在港島這邊最少要賣到500塊的港幣。
...
1992年1月6號。
兩天前克麗絲·波維森從國外布料嘗試訂購的樣板布料寄到深市。
在寬敞明亮的面料室裡,韓琛和他的設計團隊圍坐在一起,空氣中瀰漫著新鮮布料的淡淡的氣息。
他們的目光專注地掃過一排排整齊懸掛的布樣,手指輕輕撫摸著不同的紋理,耳邊迴響著彼此對材質和色澤的評價。
“老闆這個麻料手感粗糙,非常適合37號外套。”一位設計師指出。
韓琛點頭,從一旁的架子上拿起一塊綢緞,其光滑的表面在燈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澤。
“這個綢緞細膩涼爽,適合做39號的晚禮服。”
選擇完材料後,他們轉移到了打板區。這裡擺放著各種工具和模板,牆上掛著巨大的裁剪桌。
設計師們分工合作,有的負責繪製草圖,有的則操作著機器進行初步裁剪。
韓琛站在一臺大型裁剪機旁,仔細調整著機器引數。
“這塊布料吸溼性強,裁剪時要小心,避免起皺。”他提醒道,一邊親自示範如何精準地將布料放置在機器上。
隨後,他們來到了定型區。
巨大的熨斗和蒸汽機在這裡發揮著關鍵作用。
設計師們小心翼翼地將裁剪好的布料放在熨斗下,每一步都精確無誤,確保服裝的每一個細節都能達到最佳狀態。
韓琛站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對團隊的驕傲和對工藝的尊重。
“記住,每一次定型都是對布料特性的重新塑造,要用心去感受它的變化。”
隨著設計師們忙碌的身影在布料、剪刀和縫紉機間穿梭,整個設計室被一種專注而熱烈的工作氛圍所充盈。
設計師們跟著韓琛一起工作也是從韓琛這裡學到了很多學校學不到的知識。
克里斯和菲利浦則是在檢視韓琛和設計師們已經做出來的衣服。
看著那穿在假人上衣服款式,摸著衣服上的材料,克里斯和菲利浦也是露出十分滿意的笑容。
這些衣服無論是設計還是選材都是一等一的。
菲利浦·亞吉爾讚揚道:“韓,這衣服做出來以後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棒。”
韓琛說道:“菲利普,說真的我對這些布料還不是很滿意,要是這些布料還能再提升一個檔次,我相信這些衣服能夠再提升2個檔次。”
克麗絲·波維森還以為韓琛責怪他們沒有把最好的布料找來。
“韓,這些布料已經是目前最先進最好的布料了。”
“克麗絲,你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我知道這些是最好布料,我的意思是廠家技術不行,跟我想象中的那些材料還差那麼一點。”
“如果你是這個意思那我也沒辦法了,畢竟我們自己又不生產布料,更何況布料的研發是不可控的。”
“沒事,我相信這些布料足夠我們碾壓其他頂級品牌了。”
克麗絲和菲利浦互看一眼微微一笑。
“我們也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