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演技不說,目前外形方面,只有身高是短板。
汪軍這才有興趣和江陽多聊兩句:“這應該不是你本來的聲音吧?”
“是的,汪導,這才是我本來的聲音,我今年18歲。”江陽用自己真實的嗓音說道,音色一下子成熟不少。
“不錯,是下過功夫的。”
他指著一旁沙發上坐著的胡鮮煦:“他也競爭張小宇這個角色,別的我不多說了,演員的形象可以塑造,氣質可以改變,聲音也能練習,最重要的,還得是演技,你們誰先來?讓你們演劇本里張小宇的同一段戲。”
汪軍簡單的說一下接下來的試鏡內容:
“這段戲,內容是張小宇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忍無可忍和同學動手,把同學打傷,同學家長告到教導主任辦公室,教導主任為了平事,讓張小宇道歉,張小宇不肯,教導主任把張小宇的母親叫到學校來,讓張小宇道歉,被叫來的母親不是張小宇的親生母親,而是後媽,張小宇一向很討厭自己的後媽,本以為後媽會教訓自己,卻沒想到,後媽站在自己這一邊護著自己。”
說完試鏡內容,說要點:
“值得注意的是,這段戲裡張小宇這一角色的臺詞,由你們自己設計,情感層次複雜需要透過微表情來表現角色的情緒,很考驗演技,你們誰先來?”
“導演,我先來吧。”
胡鮮煦站起身。
邁步向江陽走去,視線像是黏在江陽身上。
咬肌緊繃,彷彿這樣就能咬住屬於自己的機會不放。
全神貫注的打量江陽。
和江陽並排站一起。
自己個頭比江陽矮,成了優勢。
飾演15歲的張小宇,自己的形象比江陽強。
幾天前就知道,有一個叫江陽的演員,和自己競爭這個角色。
特意搜過江陽的資料。
不是童星。
之前演戲經驗肯定沒自己豐富。
自己需要先發制人,試鏡一遍張小宇這個角色,給汪導留個張小宇的固有印象。
先表演的人畫下框,後來者跳得更高才能被看見。
競爭從來不是公平的較量,而是誰先搶佔評委的印象高地。
“行,胡鮮煦,你先來演,江陽,你和楊超躍去休息區坐會兒。”汪軍應道。
“好的導演。”江陽對汪軍微微躬身。
沒立刻離開,而是對身旁的胡鮮煦禮貌性的點頭笑了笑。
胡鮮煦緊咬的腮肉鬆開,神情舒緩幾分,也對江陽笑了笑。
坐到休息區的沙發上。
楊超躍抬手放在江陽的手背上,語調帶著纏音的氣聲:“陽哥……”
不知道為什麼,明明現在不是自己在試鏡,試鏡的是陽哥,自己卻更緊張。
孤身在外地。
能依靠的只有陽哥。
同時也把陽哥當成自己的家人。
即便知道,陽哥的演技很強,卻還是會忍不住的替陽哥擔心。
“沒事的,多做幾個深呼吸,超躍,你趁這段時間,進入角色狀態,一會兒導演讓你試鏡的內容,大機率是和抑鬱症患者有關的。”
江陽笑了笑:“我要試著進入角色狀態了。”
楊超躍不再言語。
怕自己會打擾到江陽。
要麼在壓力下破碎,要麼在壓力中淬鍊。
自己幫不上陽哥的忙,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幫陽哥塑造一個適合進入角色狀態的環境。
江陽微微低頭,不再言語,目光漸漸失焦。
思考導演剛剛說的這段劇情,情緒轉折點。
細化每個階段的眼神。
回憶自己或身邊的人,有沒有與角色有共通的情感,營造情緒。
不僅是江陽。
胡鮮煦也在努力進入角色狀態。
汪軍在一張A4紙上,寫著搭戲演員的臺詞:“趙妗麥,你能配合搭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