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賣了十五塊,黃花菜八塊,野味三十二塊,藥材十塊。”李建國算了算賬,“一共六十五塊錢。”
劉大膽瞪大了眼睛,“這麼多?我一年工分都沒有這麼多錢。”
“走,咱們去買點東西。”李建國收起獵槍,“既然賺了錢,就得想辦法讓村裡人都富起來。”
兩人來到一個賣雞仔的攤位前,攤主是個五十多歲的老頭。
“老伯,雞仔怎麼賣?”李建國問道。
“小公雞八毛一隻,小母雞一塊二。”老頭回答。
李建國挑了挑,選了二十隻小母雞和五隻小公雞。“一共多少錢?”
“二十八塊。”老頭利索地裝好雞仔。
付了錢,李建國和劉大膽推著裝滿雞仔的架子車往回走。路上劉大膽一直很興奮,不停地說著今天的經歷。
“建國,你剛才真厲害,那幾個地痞都被你唬住了。”
“唬什麼唬,我那是有理有據。”李建國笑了笑,“做生意就得這樣,該硬的時候硬,該軟的時候軟。”
回到村裡已經是傍晚了,訊息很快傳開。當李建國從口袋裡掏出那些鈔票時,圍觀的村民們都驚呆了。
“天哪,這麼多錢?”王大娘的眼睛都直了,“一天就賺了這麼多?”
“這些雞仔是給大家的。”李建國指著架子車上的雞籠,“誰想養雞的,一家拿兩隻母雞回去。”
但是沒有人敢動,大家都面面相覷。
“建國,這雞能養嗎?”有人擔心地問道,“以前養雞是有限制的。”
“現在不一樣了。”李建國又拿出那張報紙,“政策變了,咱們可以搞副業了。”
看著李建國手裡的鈔票和那些活蹦亂跳的雞仔,村民們的眼神開始發生變化。錢是最有說服力的東西,比任何道理都管用。
晚飯的香味在屋子裡瀰漫,南佐和那位領導面對面坐著,桌上擺著幾樣簡單的農家菜。領導夾了一筷子蘿蔔絲,咀嚼著問道:“小南,你對咱們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有什麼看法?”
南佐放下筷子,想了想說:“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是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農業和製造業。光靠虛的不行,得有實實在在的東西。”
“哦?詳細說說。”領導來了興趣。
“就拿我們這山區來說,資源其實挺豐富的,但缺乏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如果能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從原材料到加工再到銷售,不僅能帶動當地經濟,還能為國家創造更多價值。”南佐越說越有勁頭,“關鍵是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領導點點頭,眼中露出讚賞的神色:“你這想法很有見地。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想著往大城市跑,像你這樣有想法又願意紮根基層的不多見。”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優勢,關鍵是要善於發現和利用。”南佐夾了一口菜,“城市有城市的好,鄉村有鄉村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