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行,那行,這孩子真是好心腸。”王大嬸連連點頭,眼眶有些溼潤。
送完肉回到家,李建國坐在炕邊,翻著手裡那張已經有些泛黃的報紙。報紙上“改革開放”、“個體經濟”這些詞彙格外醒目。他心裡清楚,時代要變了,再靠打獵過日子遲早會出問題。
黃麻子推門進來,手裡還拿著塊野豬肉:“建國,這肉真香,我娘都說好些年沒吃過這麼好的肉了。”
“坐吧,我正想找你商量個事兒。”李建國拍拍炕沿。
“啥事?”
“咱們不能老打獵,得想別的出路。”李建國指了指報紙,“你看這上面寫的,現在國家支援個體經濟,咱們可以進山採些山貨賣錢。”
黃麻子眯著眼看了看報紙:“木耳、黃花菜、藥材?這些東西能賣錢?”
“能,而且比打獵安全。”李建國站起身,“明天咱們先進山看看,採點回來試試。”
第二天一早,李建國敲響了幾戶人家的門,想著多找幾個人一起幹。
“啥?採木耳賣錢?”村長王福貴擺擺手,“建國啊,這不是投機倒把嗎?當年抓這個可厲害著呢。”
“就是啊,”李大爺也跟著搖頭,“這種事可不能幹,萬一被抓起來咋辦?”
“大家聽我說,”李建國拿出報紙,“現在不一樣了,你們看這上面寫的,改革開放了,支援個體經濟。咱們採山貨賣錢,這是正當買賣。”
幾個村民圍過來看報紙,但臉上的懷疑並沒有減少。
“報紙上是這麼寫,可誰知道是真是假?”王福貴皺著眉頭。
“我看建國說得有道理。”人群裡傳來一個聲音,大家轉頭一看,是村裡出了名膽子大的劉二狗,“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試試也無妨。”
“二狗,你可想清楚了。”王福貴勸道。
“想清楚了,大不了就是白跑一趟。”劉二狗走到李建國身邊,“建國,我跟你幹。”
有了劉二狗的支援,李建國心裡踏實了不少。當天下午,他們三個人揹著筐子進了山。
“這木耳長得真不少。”黃麻子指著一棵倒木上密密麻麻的黑木耳。
“小心點採,別弄破了。”李建國一邊說著,一邊示範著採摘方法。
山裡的收穫比預想的要好,半天時間就採了滿滿三筐木耳,還有不少黃花菜和一些常見的藥材。
“建國,你說這些東西真能賣錢?”劉二狗看著筐裡的山貨,心裡還是有些沒底。
“試試就知道了。”李建國抬頭看看天色,“時間不早了,咱們回去吧。”
路上遇到幾隻野兔,李建國眼疾手快,幾槍下去就打了三隻。
“這手法,真準。”黃麻子豎起大拇指。
“練出來的。”李建國笑笑,將野兔裝進筐子裡。
回到村裡,幾個人正商量著怎麼把這些東西運到縣城去賣,村長王福貴走了過來。
“建國,聽說你們今天進山了?”
“嗯,採了些山貨。”李建國指指筐子。
王福貴看了看,搖搖頭:“這些東西能值幾個錢?還不如老老實實種地。”
“福貴叔,不試試怎麼知道呢?”李建國依然保持著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