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我們有一批山貨,你們收不收?”
供銷社的採購員看了看貨物,眼睛都直了:“這些東西質量不錯啊,你們從哪弄來的?”
“山裡收的。”張雨墨如實回答。
“價格怎麼算?”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比市場價稍低的價格成交。雖然單價低了點,但勝在量大,而且不用零售那麼麻煩。
一算賬,這一趟淨賺了一百二十塊。
“發財了!真的發財了!”黃麻子激動得手舞足蹈。
張雨墨也很高興,但他想得更遠:“麻子,咱們得抓緊時間多跑幾個村子,趁著現在政策還不明朗,趕緊多賺點錢。”
“為啥這麼急?”
“等大家都明白過來了,競爭就激烈了。”張雨墨解釋,“現在咱們是先行者,有優勢。”
接下來的幾天,他們馬不停蹄地跑了好幾個村子,收購了大量的山貨和皮子。每次都能賺到不少錢。
訊息傳開後,村裡人看張雨墨的眼神都變了。從最初的懷疑,到現在的崇拜,短短半個月時間,張雨墨已經成了村裡的風雲人物。
“雨墨啊,你真是咱們村的福星。”老村長感慨地說,“要不是你,咱們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變成啥樣了。”
“村長,這只是開始。”張雨墨笑著說,“等改革開放全面鋪開,咱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半個月後,張雨墨已經跑遍了方圓幾十裡的村莊。他的名聲也傳開了,大家都知道有個年輕人高價收購山貨,而且從不拖欠貨款。
這天,張雨墨正在家裡整理賬目,黃麻子急匆匆地跑了進來。
“雨墨,不好了,出事了!”
“怎麼了?”張雨墨放下筆。
“縣裡來人了,說要查咱們的事。”
張雨墨皺了皺眉頭,他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樹大招風,賺錢太快總會引起注意。
“來了多少人?”
“三四個,都是縣裡的幹部,現在在村委會呢。”
張雨墨站起身來:“走,去看看。”
村委會里,幾個穿著中山裝的幹部正在和村長談話。看到張雨墨進來,其中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站了起來。
“你就是張雨墨?”
“是的,我是張雨墨。”
“我是縣工商局的,姓王。”男人拿出一個本子,“聽說你最近在搞收購,有這回事嗎?”
“有。”張雨墨很坦然,“我們在收購一些山貨和土特產。”
“手續呢?營業執照呢?”
“正在辦理中。”張雨墨早有準備,“王科長,現在不是鼓勵個體經濟嗎?我們這是響應國家號召。”
王科長有些為難,他確實聽說了一些政策變化,但具體怎麼執行還沒有明確的指示。
“就算是這樣,你們的規模也太大了。據我們瞭解,你們已經涉及好幾個村子,收購金額達到上千元。”
“這說明我們的生意做得好啊。”張雨墨笑了笑,“而且我們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這不是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