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我!放開我!”
“我勸你們最好別惹事。”張雨墨鬆開手,拍了拍胖子的臉,“現在是改革開放,國家鼓勵做生意,你們這樣搞是違法的。”
胖子揉著手腕,惡狠狠地瞪著張雨墨:“小子,你給我等著!”
說完帶著幾個小弟灰溜溜地走了。
圍觀的人群爆發出掌聲,一個老大爺豎起大拇指:“小夥子有種!”
接下來的生意更加紅火,不到中午就賣得差不多了。張雨墨數了數錢,足足有三十多塊,比村裡人一個月的收入還多。
回去的路上,他們在供銷社買了一批小雞仔。
“雨墨,買這麼多雞仔幹啥?”黃麻子不解。
“給村民們養啊,現在政策鬆了,可以搞家庭副業了。”
回到村裡,張雨墨把賺的錢攤在桌上,亮閃閃的鈔票讓所有人都看呆了。
“這…這都是賣山貨賺的?”老村長顫抖著聲音問。
“一天就賺了三十多塊?”有人倒吸一口涼氣。
張雨墨點頭:“而且這還只是開始,等咱們規模大了,賺得更多。”
他把雞仔分給大家:“這些雞仔你們拿回去養,等長大了下蛋,雞蛋也能賣錢。”
但村民們都不敢接,一個個搖頭擺手。
“雨墨,這養雞是有數量限制的,多了就是搞資本主義啊。”
“是啊,當年老王家養了十幾只雞,差點被批鬥。”
張雨墨耐心解釋:“現在不一樣了,國家鼓勵發展家庭副業。你們看這報紙,寫得清清楚楚。”
看著那些花花綠綠的鈔票,村民們的態度開始鬆動。錢的力量是最有說服力的,既然張雨墨能賺到錢,說明他說的應該是對的。
最終,幾乎每家都領了幾隻雞仔回去。
晚上,張雨墨和黃麻子坐在炕頭上商量。
“麻子,光靠咱們村的山貨還不夠,得想辦法擴大規模。”
黃麻子點頭:“你說得對,不過怎麼擴大?”
“咱們可以到附近的村子收購皮子、山貨,然後統一拿到城裡賣。”張雨墨掰著手指算賬,“中間的差價就是咱們的利潤。”
“這主意不錯,不過需要本錢啊。”
“本錢我來想辦法。”張雨墨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改革開放的大潮就要來了,咱們得提前做好準備。”
第二天一早,張雨墨和黃麻子就出發了。他們的目標是鄰村的石頭溝,那裡有不少獵戶,應該能收到好東西。
石頭溝比他們村還要窮,房子大多是土坯房,有的甚至還住著地窨子。
“這地方真夠偏的。”黃麻子嘟囔著。
兩人找到村長家,說明來意。村長是個五十多歲的老頭,滿臉皺紋,一聽說要收購山貨,眼睛就亮了。
“真的?你們真要收山貨?”
“當然是真的。”張雨墨拿出一沓錢,“現金交易,童叟無欺。”
訊息很快傳遍了整個村子,村民們紛紛拿著家裡的存貨過來。野兔皮、狍子皮、各種藥材、木耳、蘑菇,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