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5月。
一場亞洲金融風暴悄然而至。
最先崩潰的是泰國。
貶值到140的日元,曰本製造業再次展現出了十年前橫掃歐美市場的恐怖殺傷力。
但和歐美髮達國家的技術鏈相比,亞洲落後的生產水平和製造技術猶如原始萌芽階段。
短短兩年,泰國終於意識到英法美德當初為什麼要逼迫日元升值,只是製造業全面崩潰,已經無力迴天。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本。
當根本出現問題,金融也必然會出問題。
儘管泰國央行多次宣佈BOT有能力保證泰銖的穩定性,但索羅斯卻在華爾街日報列舉了多項資料進行警告,泰國貿易逆差的擴大可能導致嚴重衰退,希望泰國能夠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猶如一場進攻的號角。
以量子基金為首的金融機構,在離岸市場大規模賣出泰銖。
7月2日,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
不久,這場風暴開始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韓國、等地。
11月中旬,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
曰本,東京。
因為韓國GDP有三分之一是曰本各大財團投資,財界連夜召開了緊急會議。
多是來自各大金融機構的社長,以及副社長。
經過商議。
如果任由韓國股債匯三殺。
曰本本土恐怕也會遭到波及。
畢竟。
韓國是曰本海外戰略的第一前線,連曰本生保都和索尼合作投資了三星,其他大小銀行,證券公司,也都在韓國持有不同規模的資產。
一番商議。
各大財團準備聯合拿出一萬億,買入韓元,穩定韓國市場。
然而還沒有來得及行動,一個來自美國的電話讓這場穩定計劃告吹。
大藏省。
聽著基辛格淡淡的談話。
最終,羽田孜苦笑一聲只能選擇了退讓。
畢竟這場瓜分,曰本已經搶走了大部分製造業市場,金融資本再貪婪的話,恐怕會再次遭到廣場協議打擊。
面對韓國的求援。
最終。
曰本終究是沒有出手,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
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
總統呼籲民眾拿出黃金和美元支援本國貨幣,然而杯水車薪,所有人的財富都在這一天混入了海水。
即便韓國總統低下頭向美國尋求援助,對方沉默了一會,只說了一句這是華爾街的生意。
這一年。
韓國破產.....股市,債市,樓市,匯市,全部崩盤。
這一年。
韓國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企業破產,百分之七十的金融機構破產,上千萬人失業,超過一萬人因為負債而自殺。
很快。
韓元危機終於衝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曰本金融業。
短短一個月,曰本金融業有八家銀行破產,兩家券商破產,就連第一勸業的社長也在家裡選擇了自殺謝罪。
當雪崩來臨。
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這一年,海亞房地產從11000最高價跌到了700元,海亞發展銀行資不抵債被迫破產。
多國貨幣大幅貶值,衝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下崗,社會經濟蕭條。
1998年。
大漢銀行業負債比超過百分之四十。
信用社陷入債務危機。
而同時。
下崗潮爆發。
四大銀行負債超過百分之三十六,技術性破產,不得不組成資管公司轉移負債,並且進行上市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