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個直播,被全球通緝

第54章 炸藥!

邊區造的手榴彈一開始用的是黑火藥,威力差了很多。

有一些手榴彈甚至只能炸成兩截,聽個響聲。

戰士普遍更喜歡用晉造的仿M24手榴彈。

晉造的手榴彈使用的是黃色炸藥。

同等分量的黃色炸藥威力是黑火藥的17倍。

為了提高手榴彈、地雷等武器的威力,八路總部、晉察冀根據地等成立的兵工廠的技術人員一直都在苦苦探索研究生產炸藥。

研究生產炸藥,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硫酸。

硫酸是火藥的重要原料,被稱為“火藥之母”。

各根據地,八路都發動群眾開採硫磺礦石,在鹽鹼地收集硝土,然後用土法提煉出硫磺、火硝。

但是提煉硫磺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將硫磺變成硫酸。

為了將硫磺變成硫酸,兵工廠的技術人員可是想了很多辦法。

國軍的封鎖,日軍的封鎖,讓八路兵工廠很難買到裝置,只能用土方法。

沒有反應塔,就用用錘子和楔子在老百姓盛水或儲糧的陶瓷缸鑿出所需孔洞。

將一對水缸對扣起來,用鉛水在對接處鑄封,就成了一個“反應室”。

用鉛管將幾個水缸互相串聯形成土製的“反應塔”,來將硫磺變成硫酸。

雖然製造出‘反應塔’,但畢竟不是專業的裝置。

硫酸廠經常是霧氣騰騰,氣味刺鼻,衣服、面板很容易被腐蝕。

沒有打漿機,就用石磨研磨硝化棉。

沒有專門的壓片、切塊工具,就找來一架做掛麵用的舊切面機,用它把“麵糰”壓成厚度恰當的“面片”。

用尺寸合用的輥刀,將“面片”切成“麵條”,再橫過來切成小方塊。

雖然裝置條件不好,但靠艱苦奮鬥的精神激勵,克服一切辦法,八路兵工廠終於練出硝化棉發射藥,可以復裝子彈。

除了需要發射藥,復裝子彈。更需要炸藥來填充炮彈、地雷。

TNT和硝酸銨炸藥更安全。

但是想要生產製造TNT和硝酸銨炸藥不容易。

八路只能選擇硝化甘油。

硝化甘油是一種液態烈性炸藥,靈敏度很高,生產它需要有嚴密的安全措施。

在把甘油滴入混酸中硝化時,過分的衝擊、溫度,都有可能引爆正在生成的硝化甘油。

為了生產硝化甘油。

技術人員想出了。

每天在氣溫較低的凌晨,蹲在山泉小溪邊,端著盛有3.5公斤混酸的瓷盆,將半公斤甘油慢慢滴入盆內。借流水從盆底透過,可以讓盆內硝化溫度保持在16℃~20℃之間。若發現盆內冒煙,即是爆炸的前兆,立即將盆沉入水底,人員避開。

這辦法已經儘量將危險降低了,可還是十分危險。不少兵工廠的人員為此獻出了生命。

就是在這樣簡陋危險的生產條件下,八路兵工廠的一眾人員,憑著頑強的革命意志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克服了技術和裝置上的困難,成功地製造出無煙發射藥、硝化甘油。

日後更是用硫酸銨和硝石雙分解制成黃色炸藥——硝酸銨炸藥。

雖然現在製造出無煙發射藥,硝化甘油,可以復裝子彈,可以製造威力更大的地雷等。

但是產量太少,而且最關鍵的是硝化甘油靈敏度很高,危險性很高。

對兵工廠的同志很危險,對戰士同樣危險。

要是有更好的選擇,八路兵工廠的同志也不想製造這玩意。

聽到鄭龍能買到裝置,劉廠長、何技工等人都趕緊過來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