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江。
張家老大。
還有個弟弟,名叫張振河。
一般這兩兄弟都被稱作大江大河。
只不過這兩個兄弟卻是兩個極端。
老二張振河和他父母一樣,那是仔細到了一定程度。
王希偉記得,他們家晚上基本不開燈,哪怕需要縫縫補補,也是藉著月光去縫。
別人家吃糠咽菜的時候,他們家吃糠咽菜。
別人家吃上了精米精面,他們家還在吃糠咽菜。
哪怕未來大傢伙都吃肉自由了,他們家還是吃糠咽菜。
一家四口,父母和老二都過著這樣的生活,但是老大卻是他們的反面。
捨得吃捨得花,同時也能幹,能賺錢。
兩兄弟都比王新偉大,一個應該是大一歲,一個好像大個三四歲。
王希偉對老二和老張家兩口子印象已經不深了,好像也就是個十年,八年後,老二外出打工的時候,在另外一個省結婚了。
後來老二生孩子之後,老張家兩口子就去給老二帶孩子了。
至於老大張振江,應該也是這兩年結的婚,只不過結婚之後,婆媳關係不好,甚至老張頭都成天出來說兒媳婦的壞話,一家人鬧得一地雞毛。
當時自己還嘲笑人家呢,可是,結果呢,自己看起來挺好的,其實被人坑了一輩子,而人家張振江雖然鬧的挺大的,可是至少自己走之前,人家兩口子已經把孩子培養起來。
聽說他們那兒子在城裡還混的不錯呢。
所以說這有些事兒要看的長遠一點,眼前看起來的好並不一定是真的好,而眼前看起來不好也不一定未來就不好。
至於現在的張振江,應該是沒在家,這個時期應該是和村裡一些人一起去城裡的建築工地打工呢。
王希偉之所以想起了張振江,是因為他想到了一件事。
上輩子自己今年和劉春霞結婚之後,家裡的地就都交給父母來種,而自己為了賺錢結婚沒多久就去城裡打工,那時候他就是和張振江一起去的。
那是他第一次進城打工,也沒有去什麼大城市,只是到了縣城之中。
現在回想起來,他倒是想到了一些關於現成的事情。
那次他去打工,就是建造縣城未來30年都非常火爆的商場。
雖然這座樓的商場名字換了幾個,老闆也換了好幾個,可是一直都很火爆。
而這商場的後身,恰好就是縣裡最大的自由市場。
現在那自由市場,還只是一個個的平房和攤位,沒有被規劃起來。
等到商場建立之後,商場後面就會劃分出一個個的門店。
同時,再過個兩年,商場後面那些空地和平房,也會統一建造起新的商業樓。
到時那裡的攤位和店鋪可都不便宜。
王新偉當時可是記得他們在建築工地的時候,就聽說這棟樓後面的那些攤位和平房都在往外賣呢。
因為當時所有人都覺得等到這棟商業樓建造出來之後,周邊的大市場就會搬遷到樓裡,他們這些地方就沒用了。
記得當時,一個八九十平的平房,好像才賣一萬元左右。
等到變成門市房之後,那一個門市房可是都要好十幾萬了。
他們還因為這件事情後悔過很多次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